5019号
冬季进补,中药药膳养生

5373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药学

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弥勒第一医院

季猛 中西医结合科 副主任医师

 

冬日温补正当时:中医专家教你科学进补不踩雷

冬季是自然界万物封藏的季节,人体阳气也随之潜藏于内。《黄帝内经》提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此时合理进补既能滋养脏腑,又能为来年阳气升发奠定基础。作为中医从业者,我在临床中发现不少患者因盲目进补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使用含毒性的补益药材时,更需谨慎。本文将结合临床经验,为您详解冬季进补的科学方法。

一、冬季进补的中医智慧

中医认为冬季对应人体肾脏,肾主藏精,此时进补可使精气内蓄。根据体质差异,进补需遵循"虚则补之,寒者温之"原则。阳虚体质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宜用温热性食材如羊肉、桂圆;阴虚体质常感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应选择百合、银耳等滋阴润燥之品。

药食同源理念在冬季进补中尤为重要。黄芪配当归组成"当归补血汤",党参配枸杞可健脾益肾。这些经典配伍既保证功效,又降低单味药毒性。需注意,进补应循序渐进,避免骤然大补引发虚不受补。

二、毒性药材的安全使用规范

草乌、附片等含乌头碱类药材,是温阳散寒的良药,但使用不当可致心律失常、呼吸麻痹。临床中曾遇患者自行煎煮草乌泡脚,因浓度过高引发中毒。此类药材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 煎煮规范:先煎1-2小时,使乌头碱水解为毒性较低的乌头次碱。家庭煎煮建议使用砂锅,每10克药材至少加水1000毫升。

2. 配伍禁忌:避免与半夏、贝母等"十八反"药物同用,酒精会加速乌头碱吸收,服药期间严禁饮酒。

3. 剂量把控:成人每日制附片用量不超过15克,生品必须经专业炮制。首次使用建议从小剂量开始,观察2小时无不良反应再正常服用。

三、冬季养生的禁忌与误区

1. 体质禁忌:高血压患者慎用鹿茸、红参等升阳药材,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含糖药膳。感冒发热期间进补会闭门留寇,需待病愈后再行调理。

2. 食材冲突:羊肉与西瓜、绿豆同食易致脾胃虚寒,萝卜破气会削弱人参功效。温补药材宜搭配陈皮、山楂等行气之品,防止滋腻碍胃。

3. 常见误区:"以形补形"需辩证看待,动物内脏胆固醇高,高脂血症患者不宜过量食用。阿胶虽为补血圣品,但脾胃虚弱者易出现腹胀便溏。

四、推荐三款安全养生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15g、生姜30g、羊肉500g

功效:温中补血,适合血虚体寒者

提示:生姜去皮可增强温散之力,痛风患者改用山药替代羊肉

枸杞黑豆猪腰汤

材料:黑豆50g、枸杞20g、猪腰1对

做法:黑豆提前浸泡,猪腰去白筋,三味同煮1小时

禁忌:慢性肾病患者需限量,可用乌鸡替代猪腰

桂圆红枣茶

材料:桂圆肉10g、红枣6枚、红糖适量

适用:气血亏虚、手足冰凉者

注意:糖尿病患者改用木糖醇,上火体质减少桂圆用量

冬季进补如同培育幼苗,需顺应天时、因人而异。使用毒性药材时,务必咨询专业医师,严格把控煎煮方法与剂量。日常饮食可通过"平补"方式调理,如晨起喝姜枣茶,睡前泡脚温通经络。唯有掌握科学方法,方能让冬日进补真正成为健康助力,而非伤身隐患。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