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8号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科学认识与综合管理策略

5357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弥勒第一医院

季猛 中西医结合科 副主任医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科学认识与综合管理策略

 

一、正确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外力作用或慢性劳损导致髓核突破纤维环,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发腰腿痛、麻木等症状的常见疾病。其发病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 生物力学因素:久坐、久站、姿势不良(如长期前倾伏案)导致腰椎压力倍增,加速椎间盘退变。

2. 职业与生活习惯:司机、搬运工、白领等职业人群因长期腰部负荷或静态姿势,发病率显著增高。

3. 先天与遗传因素:腰骶部畸形或家族遗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4. 中医病因:中医认为“肾虚”为本,风寒湿邪、气滞血瘀为标,导致经络痹阻。

 

需注意,影像学显示的“椎间盘突出”未必与症状直接相关,部分患者无症状,仅需观察,无需过度治疗。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保守与手术的平衡

1. 保守治疗为首选

适应症:初次发作、症状较轻、无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

常用方法:

中医综合疗法:针灸、推拿可松解粘连、改善局部循环,但需避免暴力手法;中药方剂(如续断、牛膝、杜仲等配伍)可温经散寒、补肾强腰。

物理治疗:麦肯基疗法通过特定体位伸展缓解神经压迫,核心训练(如臀桥、平板支撑)增强腰椎稳定性。

药物与卧床:急性期短期卧床(≤3天)结合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炎症水肿,但长期卧床可能加重肌萎缩。

2. 手术治疗的指征与考量

绝对指征:马尾综合征(如大小便障碍、会阴麻木)、进行性肌力下降(肌力≤3级)需急诊手术。

相对指征: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或合并椎管狭窄、钙化突出等复杂情况。

手术方式:优先选择微创(如内镜髓核摘除),减少脊柱结构破坏;复杂病例需椎间融合术,但可能加速邻近节段退变

 

三、日常锻炼与预防复发的关键措施

1. 针对性功能锻炼

急性期后训练:

麦肯基疗法:俯卧伸展、站立后仰等动作缓解神经压迫。

核心肌群强化:五点支撑、侧卧抬腿、悬吊训练增强腰椎稳定性。

禁忌动作:避免仰卧起坐、过度弯腰旋转,以防加重髓核后突。

2. 生活方式调整

姿势管理:

坐姿:腰部贴椅背,使用硬质靠垫,每45分钟起身活动。

睡姿:硬板床仰卧时膝下垫枕,侧卧时双膝微屈。

防寒与护肾:避免腰部受凉,中医强调节制房事、温补肝肾。

3. 预防复发的六大要点

1. 避免久坐久站:每50分钟活动5分钟,缓解腰椎压力。

2. 防急性扭伤:避免突然弯腰提重物,搬运时屈膝下蹲。

3. 适度锻炼:推荐游泳、倒走、爬行等低冲击运动。

4. 饮食调理:多食含钙食物(如牛奶、芝麻),少食生冷以防气血瘀滞。

5. 控制体重:减少腰椎负荷,降低复发风险。

6. 定期复查:症状缓解后仍需定期评估,调整康复计划

 

四、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管理

作为中医医师,可发挥针灸、中药的优势,结合现代康复理念,制定个性化方案。例如,急性期以针灸镇痛、中药外敷(如生铁末热敷)缓解症状;缓解期通过艾灸温通经络,配合核心训练巩固疗效。同时,需教育患者避免盲目依赖单一疗法,强调生活方式干预的长期性。

 

通过科学认知、精准治疗与系统预防,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症状并减少复发,实现“治未病”的中医理想目标。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