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创术后预防感染与促进愈合的科普指南
一、伤口护理:预防感染的核心
-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 术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洗澡需待拆线后(根据伤口部位,头面部5-7天,四肢10-14天)。
◦ 每日用生理盐水或医生开具的消毒液(如碘伏)轻柔擦拭伤口及周围皮肤,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
◦ 若敷料被渗液浸湿或污染,需立即更换,防止细菌滋生。
- 规范换药操作
◦ 换药频率根据伤口污染程度调整:污染严重者术后第一天需换药,一般伤口术后第二天首次换药。
◦ 换药时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异味或疼痛加剧,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
二、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
-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污染伤口(如开放性骨折、动物咬伤)术后需遵医嘱短期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预防细菌感染。
◦ 避免自行用药或滥用抗生素,防止耐药性产生。
- 破伤风主动免疫
◦ 深部伤口或被泥土、铁锈污染的伤口,需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或免疫球蛋白(TIG)。
◦ 若既往全程接种破伤风疫苗,仅需加强一剂;未全程接种者需重新完成免疫程序。
三、营养支持与生活习惯调整
- 高蛋白与维生素补充
◦ 每日摄入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促进组织修复。
◦ 多吃菠菜、苹果、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增强免疫力。
- 避免影响愈合的因素
◦ 禁烟酒及二手烟,减少瘢痕增生风险。
◦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空腹血糖<7mmol/L),避免高血糖延缓愈合。
四、活动与休息管理
- 适度制动与抬高患肢
◦ 四肢外伤术后需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减轻肿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缝线断裂。
◦ 关节部位伤口减少屈伸活动,必要时用支具固定。
- 睡眠与压力调节
◦ 保证每日8-10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建议22:00前入睡)。
◦ 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焦虑,压力过大会抑制免疫功能。
五、复诊与长期监测
- 定期复查时间表
◦ 术后3天首次复诊,评估伤口愈合情况;拆线前每2-3天复查一次。
◦ 慢性伤口(如糖尿病足)需每周监测,调整治疗方案。
- 感染预警信号识别
◦ 出现发热(>38.5℃)、伤口流脓、异味或全身乏力时,立即就医。
◦ 动物咬伤患者需观察是否出现恐水、恐风等狂犬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