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6号
踝关节扭伤处理与康复

5277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北京市 海淀区 解放军总医院

安佰京 骨科 副主任医师

 

踝关节扭伤的处理与康复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正确的康复流程能有效减少后遗症(如慢性疼痛、关节不稳)。以下是科学康复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急性期处理(伤后24-72小时)

  1. POLICE原则(取代传统RICE):

   Protect(保护):使用护踝或支具固定,避免二次损伤。

   Optimal Loading(适当负重):在疼痛允许下,尽早部分负重(如拄拐行走),避免完全制动导致肌肉萎缩。

   Ice(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减轻肿胀。

   Compression(加压包扎):弹性绷带包扎,注意松紧适度。

  Elevation(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

  1. 药物辅助:

   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避免长期使用。

二、恢复期康复训练(根据损伤分级调整进度)

  1. 关节活动度训练(伤后3-7天开始)

    踝泵运动:坐位缓慢勾脚(背屈)和绷脚(跖屈),每组10次,每日3组。

    足部画字母:用脚趾在空中写字母,增加关节灵活性。

  1. 肌力训练(肿胀消退后开始)

   抗阻训练:

     弹力带勾脚(背屈)、绷脚(跖屈)、内翻/外翻,每个方向10-15次,每日2组。

   提踵练习:扶墙踮脚尖,逐步过渡到单脚提踵。

  1. 平衡与本体感觉训练(伤后2-4周)**

   单腿站立:从睁眼到闭眼,逐渐延长至1分钟。

   平衡板训练:使用平衡垫或BOSU球,动态调整重心。

  1. 功能性训练(恢复运动前)

   侧向移动:横向跨步、八字跑等,模拟运动中的变向动作。

   跳跃训练:从双腿跳过渡到单腿跳,增强爆发力。

三、预防再次损伤

  1. 强化肌肉与平衡:长期坚持踝周肌群(腓骨肌、胫骨前肌)和核心训练。
  2. 选择合适的鞋子:运动时穿高帮或支撑性好的鞋,避免平底鞋。
  3. 运动贴扎/护具:高风险运动(如篮球)使用肌效贴或护踝。
  4. 热身与拉伸:运动前动态热身,重点激活小腿肌群。

 

四、何时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诊:

无法负重行走或关节明显畸形(疑似骨折)。

肿胀/疼痛持续2周无缓解。

反复扭伤或关节松动感(韧带松弛信号)。

误区提醒

避免过早停止康复:疼痛消失≠完全康复,需逐步恢复运动强度。

忌热敷/按摩急性期:可能加重肿胀和出血。

拒绝“静养到底”:长期制动易导致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通过系统康复,大部分I-II级扭伤可在4-6周恢复运动,III级损伤需3个月以上。循序渐进是关键,切勿急于求成!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