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6号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

5259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江西省 上饶市 铅山县人民医院

吴进 骨科 主治医师

骨质疏松症:认识、诊断与治疗

 

 一、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这种疾病就像是隐藏在骨骼中的“无声杀手”,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一)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我们的骨骼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动态组织,在正常情况下,破骨细胞负责吸收旧的骨质,成骨细胞则负责形成新的骨质,两者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这种平衡被打破。多种因素可能导致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或者成骨细胞的功能减弱。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成骨细胞的功能;一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类风湿关节炎等,以及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也会干扰骨骼的正常代谢过程,使得骨量逐渐丢失。

 

 (二)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这是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缺乏而引起的一种骨质疏松症。雌激素对维持骨骼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吸收速度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快速丢失。

    -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与年龄增长相关的器官功能衰退、激素水平变化以及营养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这种类型的骨质疏松症发病较为缓慢,但骨量丢失持续存在。

  1.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常见的疾病包括内分泌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肝病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肾脏疾病(影响钙磷代谢)等;药物方面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等。

 

 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一)症状与体征

  1. 疼痛

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通常表现为腰背痛,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1. 身高变矮、驼背

随着病情的进展,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严重时,身高可比年轻时缩短3 - 6厘米。

  1. 骨折

这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可能因为轻微的外力作用,如咳嗽、打喷嚏、弯腰、下楼梯等就发生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有椎体、髋部、腕部等。

 

然而,仅凭症状和体征往往不能准确诊断骨质疏松症,还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检查。

 

 (二)辅助检查

  1. 骨密度检查

    - 双能X线吸收法(DXA):这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测量值是目前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测量部位主要是腰椎和髋部,当T值≤ - 2.5时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当 - 2.5<T值≤ - 1.0时为低骨量;T值> - 1.0为正常。

    - 定量超声测定法(QUS):主要反映骨密度、骨弹性和骨强度等,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它具有无辐射、便携、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可用于筛查,尤其适用于孕妇和儿童。

  1. 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是一种传统的检查方法,虽然不能准确诊断骨质疏松症,但可以发现骨折以及骨质疏松引起的骨骼形态改变,如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可作为初步的筛查手段。

    - CT和MRI检查:CT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骼结构信息,对于发现细微骨折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MRI对于软组织和骨髓的成像效果较好,在诊断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新鲜程度方面有独特优势。

 

  1. 实验室检查

    - 血液检查:包括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血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这些指标有助于排除其他骨代谢疾病。例如,甲状旁腺激素升高可能提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

    - 尿液检查:如尿钙、尿磷、尿羟脯氨酸等,可以反映骨吸收的情况。

 

 

 三、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一)基础治疗

  1. 调整生活方式

    - 饮食调整:保证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鱼虾、坚果等;维生素D可以通过适当晒太阳(每天15 - 30分钟)由皮肤合成,也可以从食物如鱼肝油、蛋黄等中获取。

    - 适当运动:运动有助于增加骨密度,提高肌肉力量,减少跌倒的风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有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影响骨骼的健康,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

    - 防止跌倒:改善家居环境,减少室内障碍物,保持地面干燥,在浴室安装扶手等,可以有效防止跌倒,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1. 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 钙剂:是骨质疏松症基础治疗的重要药物。常用的钙剂有碳酸钙、枸橼酸钙等。钙剂的补充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钙摄入情况等个体化确定,一般成年人每日推荐摄入量为800mg(元素钙),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推荐摄入量为1000mg。

    -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对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普通维生素D如维生素D3,每日推荐剂量为400 - 800IU;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维生素D缺乏者。

 

 (二)药物治疗

  1. 抗骨吸收药物

    - 双膦酸盐类: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骨吸收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常见的药物有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阿仑膦酸钠每周服用一次,唑来膦酸每年静脉滴注一次。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可能会出现一些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也可能有下颌骨坏死等罕见不良反应。

    - 降钙素类: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同时还有止痛的作用。鲑降钙素是常用的降钙素类药物,有鼻喷剂和注射剂两种剂型。它适用于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症状以及不能耐受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

    -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主要用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它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雌激素受体,在骨骼上发挥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增加骨密度,同时不会增加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风险。

  1. 促进骨形成药物

    - 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它可以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量和骨强度。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治疗疗程一般不超过2年。

  1. 其他药物

    - 锶盐:锶在骨骼中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又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雷奈酸锶是一种常用的锶盐类药物。

 

 (三)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物理治疗手段如热疗、磁疗、按摩等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康复训练包括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可以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促进骨折的愈合。

 

总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预防骨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中老年人出现腰背痛、身高变矮、驼背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