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创伤的处理与治疗:关键步骤与科学应对
创伤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伤害等突发事件中,创伤患者往往需要紧急救治。急诊创伤的处理与治疗涉及快速评估、稳定生命体征、精准诊断和有效干预,任何延误都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本文将系统介绍急诊创伤的规范化处理流程,帮助公众了解在紧急情况下如何科学应对。
一、创伤的初步评估:ABCDE法则
在急诊医学中,创伤患者的初步评估遵循**ABCDE法则**(Airway, Breathing, Circulation, Disability, Exposure),以确保优先处理最危及生命的问题。
- A(Airway,气道管理)
-检查气道是否通畅:创伤患者可能因昏迷、颌面部损伤或异物阻塞导致气道梗阻。
- 干预措施:
- 清除口腔异物(如血液、呕吐物)。
- 采用“托颌法”或插入口咽通气道。
- 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环甲膜穿刺(极端情况下)。
- B(Breathing,呼吸评估)
- 观察呼吸频率、胸廓运动:创伤可能导致气胸、血胸或连枷胸,影响呼吸功能。
- 干预措施:
- 若患者出现张力性气胸(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气管偏移),需立即穿刺减压。
- 给予高流量氧气支持。
- C(Circulation,循环支持)
- 评估血压、脉搏、皮肤颜色:失血是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干预措施:
- 控制外出血(直接压迫、止血带)。
- 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晶体液或血液制品)。
- 监测休克征象(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 D(Disability,神经功能评估)
- 检查意识状态(GCS评分):评估是否有颅脑损伤。
- 干预措施:
- 若患者昏迷,需排除颅内出血或脊髓损伤。
- 避免不必要的搬动,防止二次损伤。
- E(Exposure,全面检查)
- 脱去衣物,全面查体:寻找隐蔽性损伤(如腹腔出血、骨折)。
- 注意保温,避免低体温加重休克。
二、创伤的进一步处理
- 影像学检查
- X线:用于骨折、气胸的初步筛查。
- 超声(FAST检查):快速评估腹腔、胸腔出血。
- CT扫描:对颅脑、胸腹盆腔损伤提供更精准的诊断。
- 出血控制
- 外出血:直接压迫、止血带(适用于四肢大出血)。
- 内出血:
- 腹腔出血可能需急诊手术(如脾破裂)。
- 骨盆骨折出血可采用骨盆带固定或血管介入栓塞。
- 骨折固定
- 使用夹板或牵引装置固定骨折,避免进一步损伤血管、神经。
- 开放性骨折需清创,预防感染。
- 疼痛管理
- 合理使用镇痛药(如阿片类、NSAIDs),避免掩盖病情。
- 预防感染
- 清洁伤口,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如开放性骨折、动物咬伤)。
三、特殊创伤的处理
- 颅脑损伤
- 硬膜外血肿:典型表现为“昏迷-清醒-再昏迷”,需紧急手术。
- 脑挫裂伤:密切监测颅内压,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
- 胸部创伤
- 连枷胸:胸壁不稳定,需正压通气支持。
- 心脏压塞:表现为Beck三联征(低血压、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需心包穿刺。
- 腹部创伤
- 肝脾破裂:表现为腹痛、休克,需手术或介入治疗。
- 肠穿孔:需急诊剖腹探查。
- 脊柱损伤
- 固定颈托,避免脊髓二次损伤。
- MRI评估脊髓受压情况。
四、创伤的后续治疗与康复
- 重症监护
- 严重创伤患者需进入ICU,监测生命体征、器官功能。
- 多学科协作
- 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康复科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 心理支持
-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常见,需心理干预。
- 康复训练
- 物理治疗改善运动功能,预防肌肉萎缩。
五、公众如何应对创伤事件?
- 保持冷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
- 不要随意移动伤者,避免加重脊柱或内脏损伤。
- 止血:用干净布料压迫伤口。
- 心肺复苏(CPR):若患者无呼吸、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急诊创伤的救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科学的评估与处理能显著提高生存率。公众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医护人员遵循规范化流程,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创伤带来的伤害。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新型止血材料),创伤救治将更加高效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