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痛—小心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又称为跖腱膜炎,是由于足底筋膜长期承受应力刺激,当负荷超过其承受能力,引起足底筋膜的慢性劳损,从而导致足底筋膜炎的发生。严格来讲它是一种退行性改变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炎症。主要表现为晨起下床脚跟着地时疼痛最为明显活动后缓解,疼痛部位在脚后跟靠内侧处。
足底筋膜炎的诱因:
1、生理因素:足弓异常如患有扁平足 、高弓足等。
2、肥胖和内分泌因素:多余的体重会给足底筋膜带来较大的压力;糖尿病等内分泌因素亦可诱发足底筋膜炎。
3、职业因素:如教师、警察、芭蕾舞演员等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职业。
4、特定的运动:如长跑、长时间行走和爬山等。
足底筋膜炎的临床表现:
1、最典型症状为早晨醒后下床,脚落地时,脚后跟部疼痛最为明显,走动一会儿后疼痛会有所缓解。
2、休息一段时间,例如看电影、久坐后,或者脚在不负重一段时间后,站起行走的前几步出现隐隐作痛。
3、疼痛的具体位置是在脚后跟靠内侧处,这里恰恰是足底筋膜从脚后跟发出的起点处,偶尔也有患者会反映疼痛在足底中部。
4、患者在充分活动后,例如行走或跑步后,脚后跟部疼痛减轻,但是在长距离跑步后,可能再次出现疼痛甚至被迫停下脚步,还有患者夜间脚后跟部疼痛会加重。
足底筋膜炎的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一,采取的治疗方法会有所不同。目前临床上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口服药物、理疗(冲击波和电疗高频)、冰敷、按摩、佩戴功能矫形鞋垫等。若患者经过休息、药物以及理疗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进行局部封闭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无需考虑手术治疗,只有在尝试各种保守治疗一年以上无改善且影响生活质量,以及疼痛症状十分严重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为足底筋膜松解术。
足底筋膜炎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生活中要避免穿高跟鞋注意选择合适、舒适的鞋子,根据不同运动方式选择专业的运动鞋。运动时的肌贴绷带等可以减少足部的压力和限制过度活动。
2、控制体重:体重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全身的重量都要经由足部来承受;如果能控制体重的话,相对的足部负担就会变少。
3、增强足部周围韧带的力量练习,增强关节稳定性,避免足部关节过松。
4、避免超负荷作业:长时间站及坐造成小腿腓肠肌过紧;避免硬地面长时间长跑或蹬踏等动作,学会间歇运动。长时间运动或行走后注意及时放松足部。
5、每晚热水泡脚及按摩,加强足部的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