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4号
痛风的发病原理

5173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江西省 赣州市 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荣平 风湿科 支部书记

痛风的发病原理与注意事项

 

一、痛风的定义与流行病学

痛风(Gout)是一种由于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关节剧烈疼痛、红肿和发热,常见于大脚趾(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踝、膝、腕、肘等关节。

 

痛风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与高嘌呤饮食、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因素密切相关。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酸排泄减少,痛风风险也会增加。

 

二、痛风的发病原理

痛风的发病核心是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即血液中尿酸浓度长期超过饱和点(通常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其来源包括:

内源性嘌呤(占80%):由人体细胞代谢(如核酸分解)产生。

外源性嘌呤(占20%):来自高嘌呤食物(如红肉、海鲜、酒精等)。

 

  1. 尿酸代谢失衡的原因

尿酸的排泄减少或生成过多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

排泄减少(90%病例):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若肾功能异常(如慢性肾病)、某些药物(如利���剂)或遗传因素导致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水平会升高。

生成过多:某些酶缺陷(如HGPRT酶缺乏症)、肿瘤溶解综合征或高嘌呤饮食可增加尿酸合成。

 

  1. 尿酸盐结晶沉积

当血尿酸浓度超过饱和度(>6.8 mg/dL),尿酸盐会析出针状结晶,沉积在关节、软组织(如耳廓、肌腱)及肾脏。这些结晶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引发炎症反应:

中性粒细胞大量聚集,释放炎症因子(如IL-1β、TNF-α),导致关节红肿热痛。

- 长期沉积可形成痛风石(Tophi),严重者导致关节畸形和骨质破坏。

 

  1. 痛风的自然病程

痛风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1.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仅有血尿酸升高,无临床症状。
  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突发单关节剧痛,常在夜间发作,持续数天至两周。
  3. 间歇期痛风:症状缓解,但尿酸仍高,可能反复发作。
  4.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长期未控制者,尿酸盐广泛沉积,形成痛风石,导致关节永久损伤。

 

三、痛风的危险因素

  1. 遗传因素:家族史增加患病风险。
  2. 饮食因素:高嘌呤食物(红肉、海鲜)、酒精(尤其是啤酒)、含糖饮料(果糖促进尿酸生成)。
  3. 代谢性疾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4. 药物影响: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
  5. 其他:男性、年龄增长、肾功能不全。

 

四、痛风的诊断

  1. 临床表现

- 突发单关节红肿热痛(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

- 疼痛常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可自行缓解。

- 反复发作或慢性期可见痛风石。

 

  1. 实验室检查

血尿酸检测:但部分急性期患者尿酸可能正常。

关节液分析: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针状尿酸盐结晶(确诊金标准)。

影像学检查:X线晚期可见“凿孔样”骨质破坏;超声或双能CT可早期发现结晶沉积。

 

五、痛风的治疗与注意事项

痛风治疗需分阶段进行,目标是缓解急性发作、预防复发、降低血尿酸水平。

 

  1. 急性期治疗

以抗炎镇痛为主: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吲哚美辛(避免长期使用,注意胃肠道副作用)。

秋水仙碱:小剂量使用(0.5 mg bid),可抑制炎症反应,但可能引起腹泻。

糖皮质激素:用于不耐受上述药物者,如关节腔注射或口服泼尼松。

 

注意事项:

- 急性期避免降尿酸治疗(可能加重症状),待症状缓解2周后再开始。

- 抬高患肢,冷敷缓解肿胀。

 

  1. 间歇期与慢性期治疗

目标是长期控制血尿酸<360 μmol/L(有痛风石者<300 μmol/L):

抑制尿酸生成:

  别嘌醇:需从小剂量开始,注意过敏反应(如皮疹)。

  非布司他:效果更强,但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促进尿酸排泄:

  苯溴马隆:适用于尿酸排泄减少型,但肾结石患者慎用。

尿酸氧化酶(如聚乙二醇化尿酸酶):用于难治性痛风。

 

注意事项:

- 降尿酸治疗需终身维持,不可随意停药。

- 初期可能诱发急性发作,可联用小剂量秋水仙碱预防。

 

  1.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控制:

  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肾)、浓肉汤、沙丁鱼、凤尾鱼。

  限制中嘌呤食物:红肉、海鲜、豆类。

  鼓励低嘌呤饮食:蔬菜(如黄瓜、茄子)、水果(樱桃可辅助降尿酸)、低脂乳制品。

  多饮水:每日>2000 mL,促进尿酸排泄。

  严格戒酒:尤其是啤酒和烈酒。

  避免高果糖饮料:如果汁、碳酸饮料。

控制体重:肥胖者需减重,但避免快速减肥(可能诱发痛风发作)。

适度运动:选择低冲击运动(如游泳、骑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关节损伤。

 

  1. 并发症管理

痛风石:严重者需手术切除。

肾结石/肾病:监测肾功能,碱化尿液(如枸橼酸钾)可减少尿酸结石风险。

合并症管理:如高血压、糖尿病需同步治疗。

 

六、痛风的预防

  1. 定期监测血尿酸:高危人群(如肥胖、代谢综合征者)应每年检查。
  2.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限酒、多喝水、规律运动。
  3. 避免诱因:如关节受凉、外伤、过度疲劳可能诱发急性发作。

 

七、总结

痛风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其核心在于长期控制血尿酸水平。急性期需及时抗炎止痛,慢性期则需坚持降尿酸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通过科学管理,大多数患者可避免关节损害和复发,维持正常生活质量。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