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7号
肘部损伤的骨科护理细节

5167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安徽省 蚌埠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2医院

李少辉 骨科 副主任医师

肘部损伤的骨科护理细节

 

肘关节是人体上肢重要的活动枢纽,承担着屈伸、旋转等功能。由于日常活动频繁,肘部容易受到运动损伤、外伤或慢性劳损的影响。正确的护理和康复对肘部损伤的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肘部损伤的类型、诊断方法、护理措施及康复锻炼,帮助患者科学应对肘部问题。

 

 一、常见的肘部损伤类型

肘部损伤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两大类:

 

  1. 急性损伤

. 肘关节脱位:多因跌倒时手掌撑地或直接撞击导致,表现为剧烈疼痛、关节畸形、活动受限。  

. 肘部骨折:包括尺骨鹰嘴骨折、桡骨头骨折等,常见于运动创伤或交通事故。  

. 韧带损伤:如内侧副韧带(MCL)撕裂,常见于投掷类运动员(如棒球、网球选手)。  

 

  1. 慢性损伤

.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因反复伸腕动作导致肌腱劳损,表现为肘外侧疼痛。  

. 高尔夫球肘(肱骨内上髁炎):与网球肘类似,但疼痛位于肘内侧。  

. 肘关节滑膜炎:长期过度使用或炎症导致关节肿胀、活动受限。  

 

 二、肘部损伤的诊断

如果肘部出现持续疼痛、肿胀或活动障碍,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采用以下方法诊断:

 

  1. 体格检查:评估疼痛部位、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  
  2. 影像学检查:  

   . X光:判断是否有骨折或关节脱位。  

   . MRI或超声:观察软组织损伤(如韧带、肌腱)。  

  1. 关节液检查:如怀疑感染或痛风,可能抽取关节液分析。  

 

 三、肘部损伤的护理措施

正确的护理能加速恢复,减少并发症。以下是不同阶段的护理要点:

 

  1. 急性期护理(损伤后48小时内)

. RICE原则:  

  . Rest(休息):避免使用患肢,必要时用支具固定。  

  . Ice(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减轻肿胀。  

  . Compression(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减少出血,但不宜过紧。  

  . Elevation(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缓解肿胀。  

. 药物: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止痛消炎。  

 

  1. 亚急性期护理(损伤后2.6周)

. 逐步恢复活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柔的关节活动,避免僵硬。  

. 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电疗等促进组织修复。  

. 佩戴护具:如肘关节支具或护肘,提供支撑并限制过度活动。  

 

  1. 康复期护理(6周后)

. 强化肌肉力量:进行渐进式抗阻训练(如握力球、弹力带练习)。  

. 改善关节活动度:轻柔拉伸肘关节,避免粘连。  

. 避免重复劳损:调整运动或工作姿势,减少肘部负担。  

 

 四、肘部损伤的康复锻炼

科学的康复锻炼能帮助恢复功能,预防再次损伤。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锻炼方法:

 

  1. 早期(疼痛缓解后)

. 腕关节屈伸练习:  

  . 手掌向上,用健侧手轻轻下压患侧手腕,保持5秒,重复10次。  

  . 手掌向下,同样方法练习伸腕。  

. 前臂旋转练习:  

  . 肘部贴紧身体,前臂做旋前(掌心向下)和旋后(掌心向上)动作,每组10次。  

 

  1. 中期(肌肉力量恢复)

. 弹力带训练:  

  . 将弹力带固定,手握另一端,做屈肘、伸肘动作,增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力量。  

. 握力训练:  

  . 使用握力器或软球,增强前臂肌群力量。  

 

  1. 后期(功能恢复)

. 动态稳定性训练:  

  . 如平板支撑(前臂支撑)或轻量哑铃弯举,提高肘关节协调性。  

. 运动专项训练:  

  . 运动员可逐步恢复投掷、挥拍等动作,但需注意姿势正确。  

 

 五、预防肘部损伤的建议

  1. 运动前充分热身:特别是需要上肢发力的运动(如网球、羽毛球)。  
  2. 加强肌肉锻炼:增强前臂和上臂肌群,提高关节稳定性。  
  3. 避免过度使用:长时间重复动作(如打字、拧螺丝)时注意休息。  
  4. 佩戴护具:高风险运动或体力劳动时使用护肘。  
  5. 纠正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伏案工作,可能增加肘部负担。  

 

 六、何时需要手术?

大多数肘部损伤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但以下情况可能需要手术:  

. 严重骨折(如粉碎性骨折、关节面受损)。  

. 韧带完全断裂(如投掷运动员的MCL损伤)。  

. 慢性肌腱炎保守治疗无效(如顽固性网球肘)。  

 

术后护理需严格遵循医嘱,通常包括固定、渐进式康复训练等。

 

 结语

肘部损伤的恢复需要耐心和科学的护理方法。急性期正确处理、康复期坚持锻炼、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护,才能最大程度恢复功能并预防复发。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