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0号
气管捐献小知识

5157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州中心医院

曹兵 急诊科 副主任

器官捐献小知识

 以下是关于器官捐献的小知识,帮助你了解这项拯救生命的善举:

 

一、什么是器官捐献?

 

器官捐献是指自然人自愿将其身体的全部或部分器官、组织捐献给医学事业、需要移植的患者的行为,分为 遗体器官捐献 和 活体器官捐献:

 

- 遗体器官捐献:在身故后,捐献心脏、肝脏、肾脏、肺、角膜、胰腺、小肠等器官及组织,用于救治器官衰竭患者。

 

- 活体器官捐献:仅限配偶、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等亲属间,且仅可捐献部分器官(如一个肾脏、部分肝脏等),需严格医学评估。

 

二、可捐献的器官和组织有哪些?

 

- 器官: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胰腺、小肠。

 

- 组织:角膜、皮肤、骨骼、肌腱、血管、骨髓等。

 

- 遗体捐献:用于医学教育、科研,推动医学进步。

 

三、谁可以成为器官捐献者?

 

- 年龄不限:新生儿到高龄老人均可,以器官功能评估为准。

 

- 健康要求:无艾滋病、恶性肿瘤(脑肿瘤除外)、严重传染病等。

 

- 关键原则:完全自愿、无偿捐献,可随时撤回意愿,家属需尊重逝者生前决定。

 

四、器官捐献流程是怎样的?

 

  1. 登记意愿:通过线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网、“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或线下(医院、红十字会)登记。

 

  1. 临终确认:若遭遇脑死亡或心脏死亡,家属或本人意愿需经医院确认。

 

  1. 医学评估:红十字会与器官获取组织(OPO)评估器官可用性。

 

  1. 手术获取:在手术室完成器官获取,手术全程尊重遗体完整性。

 

  1. 分配移植:通过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按病情紧急程度、配型等公平分配。

 

五、中国的法律保障

 

-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明确禁止买卖器官,保障捐献者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

 

- 自愿与保密原则:捐献者信息严格保密,家属可获纪念证书,不公开个人信息。

 

六、常见误区

 

  1. “捐献会破坏遗体美观?”

→ 不会。获取器官后会对遗体进行复原,外观保持完整。

 

  1. “宗教反对器官捐献?”

→ 多数宗教支持,如佛教视捐献为“布施”,基督教倡导“爱人如己”,伊斯兰教允许“救人如救众生”。

 

  1. “登记后必须捐献?”

→ 否。登记仅表明意愿,最终决定权在本人(生前)或家属(身后),可随时变更或撤回。

 

七、如何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 线上:登录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网 或微信搜索“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公众号,填写信息即可。

 

- 线下:联系当地红十字会、医院,或在部分城市的政务服务平台(如“鄂汇办”)登记。

 

- 特殊方式:部分省份支持驾驶证、社保卡关联器官捐献意愿登记(如湖北省)。

 

八、器官捐献的意义

 

- 挽救生命:一个捐献者可挽救8-10名患者的生命,改善上百人的生活质量(如角膜移植复明)。

 

- 传递大爱: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是对家庭和社会的无私馈赠。

 

最后提醒

 

若有捐献意愿,建议提前与家人沟通,确保意愿被尊重。无论是否选择捐献,都是个人的重要决定,值得被理解和支持。

 

希望这些知识能让你更了解器官捐献,也欢迎将这份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