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你的肩膀为何会“冻结”?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或“粘连性关节囊炎”,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特征的常见疾病。它常被形容为肩膀像被“冻住”了一样,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据统计,全球约2%-5%的成年人曾受其困扰,尤其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本文将带您了解肩周炎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
一、病因:为什么肩膀会“冻住”?
肩周炎的核心病理变化是肩关节囊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导致关节囊增厚、粘连,最终限制关节活动。其病因分为两类:
1.原发性(特发性)肩周炎
无明显诱因,可能与年龄相关的肩关节退变、激素水平变化(如更年期女性)或免疫因素有关。
2.继发性肩周炎
由外伤、手术、颈椎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诱发。例如,糖尿病患者因血糖代谢异常导致关节囊胶原蛋白糖化,发病率比普通人高2-4倍。
二、典型症状:疼痛与僵硬的双重困扰
肩周炎病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症状逐渐加重后缓解,全程可持续1-3年:
1.急性期(冻结期)
疼痛:肩部持续钝痛或刺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
活动受限初现:穿衣、梳头、后伸摸背等动作困难,外旋受限最明显。
2.慢性期(冻结期)
僵硬加剧:疼痛略有减轻,但肩关节活动范围显著缩小,严重时肩关节“冻结”,无法抬起。
肌肉萎缩: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肩周肌肉萎缩。
3.恢复期(解冻期)
疼痛和活动度逐渐改善,但可能遗留轻度功能障碍。
注意:若伴随上肢麻木、放射痛,需警惕颈椎病或肩袖损伤,应及时就医鉴别。
三、治疗:科学干预是关键
肩周炎的治疗需根据病程阶段制定个性化方案,目标是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 急性期:以镇痛消炎为主
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
物理治疗:冰敷缓解肿胀,超声波或低频电疗减轻炎症。
保护性制动:避免提重物,但需保持轻度活动以防粘连加重。
- 慢性期:打破“冻结”状态
关节松动术:由康复师进行手法松解,改善关节活动度。
拉伸训练:如“钟摆运动”“爬墙练习”,每日坚持以松解粘连。
热疗:热敷或红外线照射促进血液循环。
3.顽固性病例
关节腔扩张术:向关节内注射生理盐水扩张关节囊。
关节镜微创手术:松解粘连组织,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者。
4.中医辅助疗法
针灸、推拿、艾灸等可缓解疼痛,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四、预防:别让肩膀提前“生锈”
1.避免肩部过度劳损
减少长时间提重物、单侧背包等动作,伏案工作者每小时活动肩部5分钟。
2.适度锻炼肩关节
推荐游泳、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肩袖肌群力量(如弹力带训练)。
3.控制慢性病
糖尿病患者严格控糖,甲状腺疾病患者定期复查。
4.重视损伤后康复
肩部外伤或手术后,尽早进行康复锻炼,防止关节僵硬。
5.注意保暖
避免空调直吹肩部,冬季佩戴护肩。
五、温馨提示
肩周炎虽属自限性疾病,但未经规范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活动障碍。若肩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抬臂困难,请及时就诊骨科或康复科。早期干预可显著缩短病程,切勿盲目忍痛或强行拉伸!
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日常养护,您的肩膀定能重新“解冻”,恢复灵活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