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3号
骨折治疗全解析:从原理到康复

5090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北京市 大兴区 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董宜斌 骨科 主治医师

骨折治疗全解析:从原理到康复

 

骨折,这一常见的骨骼损伤,在生活中随时可能因意外降临,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无论是因交通事故、运动创伤还是日常跌倒导致的骨折,及时且有效的治疗都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骨折的治疗方法、过程以及康复要点。

 

一、骨折的诊断

 

在治疗骨折前,准确的诊断是关键。医生通常会先详细询问受伤的经过,包括受伤时的姿势、外力的大小和方向等。这有助于初步判断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随后是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受伤部位是否有肿胀、畸形、压痛,以及肢体的活动范围和末梢血液循环情况等。

 

影像学检查是确诊骨折和了解骨折细节的重要手段。X 光片是最常用的,它能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如横形骨折、斜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以及骨折端的移位情况 ,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关键依据。对于一些复杂骨折或 X 光难以清晰显示的部位,如脊柱、骨盆等,CT 检查能提供更详细的三维图像,帮助医生全面了解骨折情况。MRI 则在判断是否合并软组织损伤,如韧带、肌肉撕裂等方面具有优势。

 

二、骨折的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

 

  1. 手法复位:对于骨折端移位不明显或通过手法可以复位的骨折,手法复位是首选。医生会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方向,运用专业的手法技巧,如拔伸、牵引、旋转、端提等,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这个过程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操作,以避免对周围血管、神经和软组织造成二次损伤。

 

  1. 固定:复位后的骨折需要通过固定来保持位置,促进骨折愈合。常见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固定和石膏绷带固定。小夹板固定主要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它利用有弹性的木板、竹板等材料,通过适当的绑扎,对骨折部位起到固定和塑形作用,同时能允许骨折部位有一定的微动,有利于骨折愈合。石膏绷带固定则应用更为广泛,它能根据肢体的形状进行塑形,固定效果可靠,常用于四肢骨折、脊柱骨折等。固定时间根据骨折部位和愈合情况而定,一般需要4 - 12周。

 

  1. 药物治疗:在保守治疗期间,药物辅助治疗也不可或缺。早期,患者可能会因疼痛和肿胀而不适,此时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同时,一些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如云南白药、三七片等,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在骨折愈合的中后期,可服用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如骨肽片、钙剂等,为骨骼修复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二)手术治疗

 

  1. 切开复位内固定:当骨折端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失败,或骨折涉及关节面,影响关节功能时,通常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手术中,医生会切开皮肤和软组织,直接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断端精确复位后,使用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等内固定器械将骨折固定。接骨板和螺丝钉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骨折,能提供坚强的固定;髓内钉则主要用于长管状骨骨折,如股骨、胫骨骨折等,它通过插入骨髓腔,从内部固定骨折,对骨折部位的血运破坏较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1. 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一些开放性骨折、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的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外固定支架通过在骨折部位的两端经皮钻入钢针,然后将钢针与体外的支架连接,起到固定骨折的作用。它能在稳定骨折的同时,方便对伤口进行观察和处理,减少感染的风险,尤其适用于一些不宜进行内固定手术的复杂骨折患者。

 

三、骨折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骨折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于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康复治疗应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尽早开始,并根据骨折的愈合阶段和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早期康复(骨折后1 - 2周)

 

此时骨折部位尚不稳定,康复的重点是促进肿胀消退,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运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和舒张,如握拳、伸指、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等动作。这些练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同时保持肌肉的力量和弹性。

 

(二)中期康复(骨折后3 - 6周)

 

随着骨折部位逐渐稳定,康复的重点逐渐转向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和肌肉力量的增强。患者可在去除外固定后,进行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如膝关节、肘关节的屈伸练习。活动范围应逐渐增大,但要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影响骨折愈合。同时,可配合使用一些康复器械,如关节活动训练器等,帮助恢复关节功能。此外,还可进行适量的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肌肉力量训练,进一步增强肌肉力量。

 

(三)后期康复(骨折后6周以后)

 

此时骨折已基本愈合,康复的目标是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和运动能力。患者可进行全面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和平衡协调训练。如进行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跳跃训练等,以恢复下肢的负重和运动功能;对于上肢骨折患者,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穿衣、进食、写字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康复过程中,还可结合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超声波治疗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进一步改善肢体功能。

 

骨折的治疗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从准确的诊断到合适的治疗方法选择,再到科学的康复训练,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进行规范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肢体功能,回归正常生活。同时,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安全,预防骨折的发生,如遵守交通规则、做好运动防护、保持居住环境安全等。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