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7号
术后早期护理

5092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四川省 宜宾市 宜宾市第六人民医院

甘皓燃 骨科 主治

宜宾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一、术后早期护理(术后24-72小时)

 

  1. 体位管理

 

  ◦ 仰卧位:术后4-6小时保持仰卧硬板床,膝下垫软枕(高度5-8cm),减轻腰部压力,避免压迫颈部伤口。

 

  ◦ 翻身技巧:每2小时轴线翻身一次,保持脊柱平直,使用翻身垫辅助,禁止拖、拉、推等动作,防止内固定松动。

 

  1. 生命体征监测

 

  ◦ 基础指标:每小时监测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术后24小时内体温>38.5℃需警惕感染或吸收热。

 

  ◦ 神经功能观察:评估双下肢肌力、感觉及大小便功能,若出现麻木加重或尿潴留,立即通知医生。

 

  1. 引流管护理

 

  ◦ 负压引流: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鲜红提示活动性出血,淡黄可能为脑脊液漏),24小时引流量>400ml需报告医生。

 

  ◦ 拔管指征:术后48-72小时引流量<50ml可拔除,拔管后加压包扎切口。

 

二、伤口与疼痛管理

 

  1. 切口护理

 

  ◦ 清洁消毒:每日用碘伏消毒切口周围皮肤,观察有无红肿、渗液或异味,渗液浸湿敷料需及时更换。

 

  ◦ 特殊部位: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需保持颈部中立位,避免吞咽时牵拉伤口,可给予冷敷减轻肿胀。

 

  1. 多模式镇痛

 

  ◦ 药物干预:术后48小时内使用帕瑞昔布钠(40mg静脉注射,每12小时一次)联合患者自控镇痛(PCA),逐步过渡到口服塞来昔布(200mg/日)。

 

  ◦ 非药物措施:冷敷(术后48小时内,每次15分钟)缓解肿胀疼痛,热敷(术后72小时起)促进血液循环。

 

三、并发症预防体系

 

并发症&nbsp预防措施&nbsp监测要点

深静脉血栓&nbsp术后6小时开始踝泵运动(每日3组,每组50次),下肢气压治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nbsp观察下肢肿胀、皮温,D-二聚体检测

肺部感染&nbsp指导腹式呼吸训练(每日3次,每次10分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mg+生理盐水2ml)&nbsp监测血氧饱和度,听诊呼吸音

泌尿系统感染&nbsp术后6小时拔除导尿管,鼓励自主排尿,多饮水(每日≥2000ml)&nbsp观察尿量、尿色,尿常规检查

压疮&nbsp使用Braden评分表评估风险,骨突部位贴减压敷料,保持皮肤清洁干燥&nbsp每2小时检查受压部位皮肤状况

 

四、分阶段康复训练

 

  1. 术后1-2周:早期激活

 

  ◦ 床上训练:仰卧位直腿抬高(双腿交替,每次10次,每日3组),维持下肢肌力。

 

  ◦ 呼吸训练:缩唇呼吸(吸气2秒,呼气4秒),预防肺不张。

 

  1. 术后3-6周:功能重建

 

  ◦ 腰背肌锻炼:五点支撑法(仰卧屈膝,抬臀至肩-膝成直线,保持5秒),每日3组,每组10次。

 

  ◦ 核心稳定性训练:鸟狗式(四点跪位,交替抬手抬腿),增强脊柱动态稳定性。

 

  1. 术后6周后:负重与平衡

 

  ◦ 助行器训练: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步态矫正,初始每日行走10分钟,逐步延长至30分钟。

 

  ◦ 平衡训练:单腿站立(扶墙),每日3组,每组30秒,预防跌倒。

 

五、营养与心理支持

 

  1. 营养方案

 

  ◦ 蛋白质补充:术后前3天每日≥1.2g/kg(如60kg患者需72g),选择乳清蛋白、鱼肉等优质蛋白。

 

  ◦ 维生素D强化:每日补充800IU,联合钙剂(600mg/日),促进骨融合。

 

  1. 心理干预

 

  ◦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疼痛日记记录情绪波动,建立积极康复信念。

 

  ◦ 家庭支持:家属参与护理培训,协助完成翻身、如厕等日常活动,减少患者依赖感。

 

六、长期随访与居家管理

 

  1. 复查计划

 

  ◦ 影像学评估:术后3个月行X线检查内固定位置,6个月行CT评估骨融合情况。

 

  ◦ 实验室检查:每3个月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监测炎症控制。

 

  1. 居家环境改造

 

  ◦ 无障碍设施:安装坐便椅(高度45cm)、浴室扶手,使用防滑地垫。

 

  ◦ 睡眠优化:选择中等硬度床垫,保持床头抬高15-20°,避免腰部悬空。

 

七、紧急情况处理

 

  • 突发神经症状:如下肢无力加重或大小便失禁,立即平卧位,保持脊柱轴线,拨打急救电话。

 

  • 切口异常:渗液呈脓性或伴有异味,局部皮肤温度升高,需急诊清创处理。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