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的治疗和预防需遵循“早期干预、个体化管理”原则,结合病因和病情制定方案。以下是核心要点:
一、治疗策略
(一)急性缺血性卒中(占脑血管病80%-85%)
- 紧急处理(关键在时间窗内)
- 静脉溶栓(发病4.5小时内):
- 首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0.9mg/kg,最大90mg),发病3-4.5小时内适用;
- 发病6小时内可考虑尿激酶(100-150万U),但疗效低于rt-PA。
- 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
- 适应症:发病6-24小时内,大血管闭塞(如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M2段),且符合影像学筛选标准(如ASPECTS评分≥6分)。
- 一般治疗:
- 血压管理:发病24小时内血压<220/120mmHg暂不降压,避免加重脑缺血;需溶栓者血压控制<180/105mmHg。
- 血糖控制:高血糖(>10mmol/L)需胰岛素治疗,避免低血糖(<3.9mmol/L)。
- 脑水肿处理:发病48小时内出现颅高压,可用甘露醇(125-250ml,q6-8h)或甘油果糖,严重者需外科去骨瓣减压。
- 非急性期治疗(发病24小时后)
- 抗血小板治疗:
- 无溶栓者,发病24-48小时内启动阿司匹林(100-300mg/d),21天后可联合氯吡格雷(75mg/d)进行双抗(适用于TIA或轻型卒中,双抗不超过3周)。
- 心源性栓塞(如房颤):发病14天后启动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
- 他汀类药物:无论血脂水平,均应尽早启动(如阿托伐他汀20-40mg/d),目标LDL-C<1.8mmol/L。
- 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丁苯酞(改善脑微循环)等,证据等级较低,可作为辅助。
(二)急性出血性卒中
- 控制血压:收缩压>220mmHg时,持续静脉用药(如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缓慢降压至160/90mmHg左右;合并急性肾损伤或心衰者可更严格(<140/90mmHg)。
- 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