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与骨伤疾病科普》
- “脊柱相关疾病学”的概念,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从脊柱力学角度出发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 脊柱相关疾病是指由于解剖位置改变及/或脊柱力学失衡而致肌肉力量失衡或骨关节不同程度位移,压迫刺激周围的血管神经,引起身体相关系统脏器出现症状、体征的一类疾病。
- 临床上,人们对很多疾病的早期诊断都没有注意到与脊柱的联系,但通过对脊柱的治疗,这些疾病又奇迹般地获得治愈或好转。脊柱医学研究表明,临床上80%以上的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与脊柱的病变相关。
当你患慢性疾病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该想到是脊柱出现问题了
- 功能上,大脑是人的司令部CPU,脊柱就是网络信息总干线
- 神经信息指令得以传输或反馈,脊柱任何微小移位变化足以引起神经网络系统传输障碍,影响人体各个脏器的病理生理变化
- 就可能导致各类内脏器官器功能失调,用脊柱病因学理论眼光看问题
- 人体大部分疾病的发生都与脊柱的病变和神经功能障碍相关。
- 治疗手段:首先纠正错位的脊柱,手法正骨或锤正治疗
- 中药、西药的应用
- 小针刀的治疗
- 针灸治疗
- 穴位的贴敷等等
- 脊柱相关疾病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在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和成果,为脊柱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些可靠的客观依据。
- 加强对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必将开辟出治疗传统意义上的慢性病和疑难病的新方法、新途径。对于我们骨伤科来说,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