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3号
大黄的多种炮制方法与功效解析

165

当前排名

294

当前票数

6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药学

云南省 曲靖市 宣威市中医医院

陈梅双 药剂科 无

大黄的多种炮制方法与功效解析

陈梅双 宣威市中医医院   云南 宣威    655400

大黄,作为我国传统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历史悠久,应用广泛,还凭借多种炮制方法展现出独特的药用价值。它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下品,因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下面,让我们深入探索大黄的多种炮制方法及其功效。

生大黄:直达病所,峻下攻积

生大黄,即采挖后洗净、干燥所得的原药材。其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的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对于实热积滞导致的便秘,常以生大黄入药,帮助患者排出肠道内的宿食积滞,恢复脾胃运化功能。此外,生大黄还可用于治疗热毒疮疡,通过内服或外用,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在经典方剂大承气汤中,生大黄与厚朴、枳实、芒硝配伍,用于阳明腑实证,能够迅速荡涤肠胃实热积滞,缓解腹痛、便秘等症状。然而,生大黄的峻烈药性可能对胃肠道产生较强刺激,因此脾胃虚弱者及孕妇应慎用。

酒大黄:引药上行,清上焦热

酒大黄,是将生大黄片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而成。酒作为 “百药之长”,具有活血通络、引药上行的作用。酒大黄借助酒的这一特性,改变了大黄的药性趋向,使其主要作用于人体的上焦。在治疗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上焦实热证时,酒大黄可引药上行,清除上焦的火热之邪,缓解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对于血热妄行导致的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上部出血证,酒大黄也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作用发挥疗效。与生大黄相比,酒大黄的泻下作用稍缓,减轻了对胃肠道的刺激。

熟大黄:缓泻逐瘀,活血祛瘀

熟大黄,是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装炖药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炖或蒸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色时取出,干燥而成。经过酒炖或酒蒸的炮制过程,熟大黄的泻下作用明显缓和,减轻了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与此同时,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得到增强,适用于瘀血证的治疗。在治疗跌打损伤、瘀血经闭等病症时,熟大黄能够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促进瘀血消散,缓解疼痛。在经典方剂大黄䗪虫丸中,熟大黄与其他活血化瘀药物配伍,用于治疗五劳虚极、内有干血等病症,通过缓泻瘀血,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止泻

大黄炭,是将大黄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而成。经过炒炭炮制后,大黄的性味发生改变,由苦寒泻下转变为凉血化瘀止血。在临床应用中,大黄炭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如吐血、咯血、便血、崩漏等。其止血机制在于炒炭后大黄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增强了凝血作用。此外,大黄炭还具有止泻作用,可用于治疗肠道湿热积滞导致的泄泻、痢疾。在治疗血热崩漏时,大黄炭可与其他止血药物配伍,起到凉血止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醋大黄:引药入肝,散瘀止痛

醋大黄,是将大黄片用米醋拌匀,稍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而成。醋具有散瘀止痛、引药入肝的作用。醋大黄借助醋的这一特性,增强了散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郁血瘀导致的胁肋疼痛、闭经等病症。在治疗肝郁气滞、瘀血阻滞导致的胁肋胀痛时,醋大黄可与柴胡、白芍、枳壳等疏肝理气药物配伍,起到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与其他炮制方法相比,醋大黄的泻下作用较弱,侧重于散瘀止痛。

大黄的多种炮制方法丰富了其药用价值,不同炮制方法赋予大黄不同的功效特点。通过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精准用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然而,炮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需要遵循严格的规范和标准,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大黄炮制方法和功效的研究将更加深入,为大黄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