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6号
骨质疏松的危害及科学防治

431

当前排名

5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湖北省 宜昌市 宜昌市夷陵医院

董艳萍 门诊内科 副主任医师

## 骨质疏松:无声的骨骼危机与科学防治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寂静的流行病",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我国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5.2%,相当于每6位中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其中女性风险尤为突出,患病率是男性的近5倍。这种疾病最危险的特点在于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许多人直到发生骨折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 骨骼的"偷盗者":骨质疏松如何发生

 

健康骨骼内部如同坚实的蜂窝结构,而骨质疏松的骨骼则变得稀疏多孔。这种变化源于骨代谢失衡——破骨细胞分解旧骨的速度超过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的速度。35岁左右,人体骨量达到峰值,此后开始缓慢流失。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骤降,骨流失速度明显加快,绝经后5-10年内每年可流失骨量2-3%。

 

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控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和可控因素。其中,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缺乏运动、吸烟、过量饮酒、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尤其值得警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年轻时期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骨本钱"的积累,为老年骨质疏松埋下隐患。

 

### 警惕身体的危险信号

 

骨质疏松早期症状隐匿,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

- 持续性腰背疼痛,活动后加重

- 身高变矮(较年轻时降低3cm以上)

- 驼背畸形

- 轻微外力下骨折(如咳嗽后肋骨骨折、跌倒后髋部骨折)

 

最严重的后果是脆性骨折,常见部位为椎体、髋部和腕部。髋部骨折尤为危险,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一年内死亡率高达20%,存活者中超过半数失去独立生活能力。

 

### 科学防治三步走

 

**第一步:早期筛查**

65岁以上女性、70岁以上男性应定期检测骨密度。风险评估工具如OSTA(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可帮助识别高危人群,计算公式为:(体重kg-年龄)×0.2,结果≤-4提示高风险。

 

**第二步:基础预防**

- 营养补充:每日钙摄入1000-1200mg(相当于500ml牛奶+100g豆腐+适量深色蔬菜),维生素D 800-1200IU

- 科学运动: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每周进行3-5次负重运动(如步行、太极)

- 预防跌倒:居家移除地毯等障碍物,浴室安装防滑垫和扶手

 

**第三步:专业治疗**

确诊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常用药物包括:

  1. 抗骨吸收药:双膦酸盐类(每周一次口服或每年一次静脉输液)
  2. 促骨形成药:甲状旁腺素类似物(每日皮下注射)
  3. 中药辅助:补肾壮骨类中药配合使用

 

治疗需持续3-5年,期间定期监测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骨密度改善,患者仍需坚持基础预防措施,因为停药后骨质可能再次流失。

 

骨质疏松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早筛查、早预防、早治疗。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积累骨量,中年时期减缓骨流失,老年时期预防骨折,全生命周期呵护骨骼健康。记住:今天的预防投入,将换来未来自由活动的尊严与质量。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