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3号
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8例临床分析

5004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河南省 郑州市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

孔晓宁 普通外科 无

 

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8例临床分析

孔晓宁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普外科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及防治。方法 38例患者中,22例渗液量较少,拆除渗液处1~2根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缝线,内置干纱条引流,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渗液停止后,蝶形胶布拉拢切口。渗液量较多的16例,拆除渗液处全部缝线,敞开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的切口,清除线结和液化的脂肪组织,生理盐水冲洗后内置干纱条引流,及时更换敷料。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II期缝合。结果本组全部患者的切口均于术后14~21d愈合,随访1~3个月,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体形肥胖(33)、手术时间长(26>3h)、并存糖尿病(12)、术后剧烈咳嗽(10)、低蛋白血症(5)、贫血(4),为本组脂肪液化的主要因素。据脂肪液化的范围和渗液量,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案,可促进切口愈合。合理使用高频电刀、围术期有效控制并存疾病、规范缝合切口等措施,可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及高频电刀在外科手术领域的广泛应用,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2012-03---2015-11,我科共收治38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及防治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8例患者中男19,17;年龄32-69岁。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均符合有关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标准(1)术后5-7d检查切口时,切口无明显红肿、压痛等感染征象,但切口敷料上有黄色渗液。(2)按压切口边缘,可见切口内有淡黄色渗液渗出,渗出液内可见漂浮的脂肪滴。(3)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标本连续培养3次无细菌生长。(4)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

1.2 治疗方法 (1)对切口渗液量较少、皮下无明显波动感的22例患者,拆除渗液处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缝线1-2,将渗液尽可能排出后,内置干纱条引流。旦渗液停止、切口敷料干燥无黄色渗液沾染,停止干纱条引流,用蝶形胶布拉拢切口。(2)对切口渗液较多、范围较广、切口皮下有明显波动感的16例患者,拆除渗液处全部缝线,敞开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的切口,清除创面内的线结和液化的脂肪组织。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内置干纱条引流,及时更换敷料。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行Ⅱ期缝合。

(3)全部患者均同时给予微波理疗,20min/,2/d,以促进切口组织的血液循环,利于切口愈合。

2结果

经上述针对性处理措施后,本组全部患者的切口均于术后14~21d愈合,随访1~3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切口裂开或感染。

3讨论

3.1 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 迄今为止,切口脂肪液化的病理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肥胖:肥胖患者皮下组织厚而疏松,影响切口脂肪组织的神经营养供给,导致脂肪组织发生液化坏死。(2)手术时间较长:肥胖患者增加手术难度,使手术时间较长。切口脂肪组织的长时间暴露使组织脱水,引起无菌炎症反应,导致脂肪组织液化坏死。(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均处于应激状态,机体免疫力低下,血液的高凝状态及血管病变均可影响切口脂肪组织的血供发生脂肪液化(4)剧烈咳嗽:术后剧烈咳嗽使腹压短时间内反复突然升高,加大切口的张力,影响切口的愈合。(5)低蛋白血症和贫血:低蛋白血症影响蛋白和胶原合成,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切口组织修复愈合能力降低;贫血时组织缺氧,影响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延缓切口愈合。(6)高频电刀:高频电刀的高温使切口内的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而发生变性坏死;皮下脂肪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效应而发生栓塞,血供进一步发生障碍,导致切口脂肪液化。

3.2 诊断依据 (1)术后5~7d切口处有淡黄色渗液渗出,其中有漂浮的脂肪滴。切口无红肿、压痛等感染征象,患者无其他不适症状。(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3)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培养3次无细菌生长。

·3.3 治疗原则 虽然脂肪液化非细菌感染,但液化的脂肪是良好的细菌培养基,极易继发细菌感染。所以充分引流是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的关键。应根据液化范围和渗液程度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对渗液量较少者,可拆除1~2根缝线,敞开部分切口后内置干纱条引流并适时用蝶形胶布拉拢切口。对渗液较多、范围较广者,拆除渗液区全部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的缝线,清除创面内的线结和液化的脂肪组织。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内置干纱条引流。一旦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II期缝合。微波理疗可促进切口组织的血液循环,利于切口愈合,应同时实施。

3.4 预防 (1)术前积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围手术期把血糖控制在5.6-11.2 mmol/L 之间。(2)使用保护膜或湿纱垫保护切口以免长时间暴露。避免对切口脂肪组织长时间暴力牵拉。(3)缝合皮下脂肪组织前,用生理盐水将切口内脱落的脂肪组织冲洗干净;缝合皮下脂肪组织时不留死腔;对存在脂肪液化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在皮下放置橡皮引流条,24-48h拔除。(4)控制咳嗽,以防腹压短时间内反复突然升高。(5)应将电刀功率调到以恰能切割组织为佳,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时间,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变性坏死。(6)术后用红外线或微波照射切口,保持切口干燥。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