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了怎么办?
崴脚(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多因足部内翻导致外侧韧带(如距腓前韧带)拉伤或撕裂。及时正确的处理能加速恢复,减少慢性不稳或反复扭伤的风险。以下是分阶段的处理建议:
一、急性期(伤后24~48小时):遵循“RICE原则”1. Rest(休息)
- 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负重行走,防止二次损伤。
- 严重时使用拐杖辅助,减轻踝关节压力。
- Ice(冰敷)
- 方法:用毛巾包裹冰袋,敷在肿胀处(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 频率: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持续24~48小时。
-注意:皮肤敏感者或糖尿病患者需谨慎,防止冻伤。
- Compression(加压包扎)
- 使用弹性绷带(如“8字形”缠绕踝关节),从脚趾向小腿方向包扎,减少肿胀。
- 松紧度:以不阻断血液循环为宜(手指脚趾不发紫、无麻木感)。
- Elevation(抬高患肢)
- 将脚抬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如平躺时垫高脚部),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二、48小时后:逐步恢复与康复1. 评估伤情
- 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 无法站立或行走;
✅ 关节明显变形(可能骨折或脱位);
✅ 肿胀/淤血严重且持续加重;
✅ 伤处皮肤发白、发冷(警惕血管损伤)。
- 医生可能建议X光或MRI排除骨折、韧带撕裂。
- 逐步恢复活动 - 轻度扭伤:3~5天后尝试无痛范围内活动脚踝(如上下左右缓慢转动)。
-中重度扭伤:需佩戴护踝支具2~4周,避免剧烈运动。
- 热敷与理疗
- 48小时后可改用温热毛巾敷患处(每次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三、康复训练(预防慢性不稳)- 初期(1~2周):
✅ 脚趾抓毛巾练习;
✅ 弹力带抗阻训练(内翻、外翻、背屈)。
- 中期(2~4周):
✅ 单腿站立(从30秒逐步延长);
✅ 提踵练习(双脚→单脚)。
- 后期(4周后):
✅ 平衡板训练;
✅ 慢跑、跳跃等渐进性运动。
四、药物与辅助治疗
- 止痛: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可短期缓解疼痛(胃肠道不适者慎用)。
- 外用药:扶他林软膏(双氯芬酸)局部涂抹。
- 中医:急性期后可用活血化瘀药(如云南白药喷雾),但避免伤后立即使用。
五、预防再次崴脚
- 运动前充分热身,尤其注意踝关节活动。
- 加强踝周肌肉:日常多做提踵、平衡训练。
- 选择合适鞋具:
- 运动时穿高帮或支撑性好的鞋子;
- 避免鞋底过软或鞋跟过高的鞋。
- 高风险运动时:使用肌内效贴布或护踝加固。
注意事项
- 勿揉搓或热敷急性期伤处:可能加重肿胀或出血。
- 避免过早负重:易导致韧带松弛,增加习惯性扭伤风险。
-长期疼痛/不稳:可能需手术修复韧带(如Broström术)。
总结:正确处理崴脚的关键是 **“急性期制动消肿+后期循序渐进康复”**。即使轻度扭伤也需彻底恢复,否则可能遗留慢性疼痛或关节不稳。若2周后仍肿胀疼痛,务必就医排查潜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