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8号
药品安全与合理用药:守护健康的“金钥匙”

1033

当前排名

1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药学

浙江省 杭州市 杭州市中医院

杨贺杰 骨科 副主任医师

药品安全与合理用药:守护健康的“金钥匙”

 

在当今社会,药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应对感冒发烧的小毛病,还是治疗慢性疾病,药品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药品的使用并非简单地“吃药治病”,合理用药和药品安全才是保障健康的关键。本文将为您全面科普药品安全与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一、药品的分类与用途

 

药品的种类繁多,根据其用途和使用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1. 处方药

 

  • 定义: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这类药品通常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使用不当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 用途: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一些较为严重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以及一些需要专业医生诊断和治疗的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肿瘤等。

 

  • 注意事项:使用处方药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指导进行,不能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例如,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如果自行停药,可能会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1. 非处方药

 

  • 定义: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这类药品通常具有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小的特点。

 

  • 用途: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一些常见病症,如感冒、咳嗽、头痛、胃痛、腹泻等。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和发热,蒙脱石散可用于缓解腹泻。

 

  • 注意事项:虽然非处方药相对安全,但也不能随意使用。使用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使用,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例如,长期使用含有麻黄碱的感冒药可能会导致心悸、失眠等不良反应。

 

 

(二)内服药与外用药

 

  1. 内服药

 

  • 定义:内服药是指通过口服途径进入人体的药品,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等。

 

  • 用途:内服药主要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如感冒、发热、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例如,阿莫西林胶囊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硝苯地平片用于治疗高血压。

 

  • 注意事项:内服药的吸收和代谢过程较为复杂,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 正确服用:片剂和胶囊剂应整片吞服,不要嚼碎或掰开,除非说明书上有特别说明。例如,肠溶片需在肠道内溶解,如果嚼碎会破坏药物的保护层,影响药效。

 

  • 服用时间:有些药物需在饭前服用,如胃黏膜保护药,可使药物充分附着在胃黏膜上;有些药物需在饭后服用,如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 避免相互作用:某些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例如,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同时使用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在使用多种药物时需咨询医生或药师。

 

  1. 外用药

 

  • 定义:外用药是指直接作用于皮肤、黏膜等体表部位的药品,包括软膏剂、乳膏剂、栓剂、滴眼液、滴耳液等。

 

  • 用途:外用药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疾病,如皮肤感染、眼部疾病、耳部疾病等。例如,红霉素软膏用于治疗皮肤感染,氯霉素滴眼液用于治疗眼部感染。

 

  • 注意事项:

 

  • 正确使用:外用药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例如,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外用软膏,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

 

  • 避免接触黏膜:某些外用药可能会对黏膜造成刺激,使用时需避免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部位。例如,碘伏可用于皮肤消毒,但不能用于黏膜消毒。

 

  • 注意过敏反应:使用外用药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或药师。

 

 

二、药品的储存与管理

 

药品的储存条件直接影响其质量和安全性。正确的储存方法可以延长药品的有效期,确保药品在使用时能够发挥最佳疗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品储存注意事项:

 

 

(一)储存环境

 

  1. 温度:大多数药品应在常温(10℃-30℃)下保存,避免高温和低温。一些特殊的药品,如胰岛素、活菌制剂等,需在冷藏(2℃-8℃)条件下保存,但要注意不要冷冻,以免影响药效。

 

  1. 湿度:药品应存放在干燥的地方,避免潮湿。潮湿的环境会使药品受潮、变质,如阿司匹林受潮后会分解,产生水杨酸,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

 

  1. 光照:应避免阳光直射,因为光照可能会使药品分解、变质。例如,维生素C在光照下容易被氧化,失去药效。可将药品存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如柜子、抽屉等。

 

 

(二)储存容器

 

  1. 原包装:尽量保留药品的原包装,因为原包装上有药品的名称、规格、有效期、用法用量等重要信息,方便使用和识别。同时,原包装的密封性较好,能起到一定的防潮、防光作用。

 

  1. 分装容器:如果需要分装药品,应选择合适的分装容器。分装容器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材质应无毒、无味,不会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分装时要注意在容器上标注药品的名称、规格、有效期等信息,以免混淆。

 

 

(三)有效期管理

 

  1. 定期检查:每隔一段时间(如每三个月)应对家庭药箱进行一次清理,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对于过期的药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1. 近效期药品:对于快到期的药品,要根据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和用药需求,合理使用。如果在有效期内用不完,可考虑将多余的药品退回医院或药店,或者送给有需要的人,但要注意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合理用药的原则

 

合理用药是保障健康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一)正确诊断

在使用任何药品之前,必须明确疾病的诊断。正确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基础,只有明确病因,才能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发热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感冒、肺炎、疟疾等,不同的病因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盲目使用退烧药,可能会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二)遵循医嘱

医生的处方和建议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使用处方药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指导进行,不能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例如,抗生素的使用需根据医生的处方,按照规定的疗程使用,不能随意停药或换药,否则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使抗生素失去疗效。

 

 

(三)仔细阅读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是指导用药的重要依据,使用任何药品前都应仔细阅读说明书。说明书上会详细列出药品的成分、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等信息。通过阅读说明书,可以了解药品是否适合自己的病情,如何正确使用,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以及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例如,某些药品说明书会注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使用时需特别留意。

 

 

(四)避免滥用药物

 

  1. 不随意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使抗生素失去疗效。因此,只有在明确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不能自行购买和使用。

 

  1. 不随意使用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血糖升高、肥胖等。因此,激素类药物的使用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使用。

 

  1. 不随意使用止痛药:止痛药虽然可以缓解疼痛,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掩盖病情,延误治疗。例如,某些癌症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症状,如果盲目使用止痛药,可能会掩盖肿瘤的早期症状,延误治疗时机。因此,使用止痛药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明确疼痛的原因。

 

 

(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例如,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同时使用会增加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与某些降糖药同时使用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