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视的异常子宫出血
作为女性,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要与“大姨妈”打交道。正常情况下,月经周期规律、月经量适中、身体也不会有特别明显的不适。然而,当“大姨妈”变得不那么“听话”,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时,可就不能掉以轻心了。
什么是异常子宫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简单来说,就是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经期出血量中任何一项不符、源自宫腔的异常出血,是妇科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近30%女性存在子宫异常出血症状。妇科出血性疾病需通过“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程管理。
异常子宫出血的预防和健康指导
妇科出血性疾病的预防可从日常卫生、营养干预、定期筛查三方面入手:
1.注意日常生活卫生管理、避免滥用抗生素、及时排尿减少尿路感染风险。
2.注意膳食均衡及营养补充,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度运动、管理体重,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
3.有性生活的女性应每年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盆腔B超、宫颈TCT、HPV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病变或子宫内膜异常。
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
异常子宫出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女性会出现经期月经量增多、严重时可能导致贫血,有些表现为经期延长、淋漓不尽,持续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有些月经不规律,且月经周期>35天或<21天等,另外有些人会出现点滴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等情况。
妇科出血的病因复杂,需结合多种检查明确诊断:
1.基础检查:B超:评估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等结构异常;
宫颈TCT及HPV检测:用于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尤其适用于接触性出血患者。
2.实验室检查:尿妊娠试验或血β-HCG,排查与怀孕相关的疾病。
血常规、凝血功能:排查贫血、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等全身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检测:排查甲状腺相关疾病。
3.特殊检查:必要时需进行宫腔镜检查和诊断性刮宫:可明确子宫内膜是否存在癌变及快速止血。
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及康复
一旦确诊,医生的治疗方案会根据具体病因和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综合制定。
1.药物治疗:
激素类药物: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达到止血和调节月经周期的目的。常见的激素类药物包括短效避孕药、黄体酮、地屈孕酮等。
非激素类药物:如止血药(氨甲环酸、宫血宁胶囊等)、抗炎药物等,可用于辅助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缓解症状。
2.手术治疗:宫腔镜检查和诊断性刮宫
3.康复和长期管理:术后1月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清洗外阴,降低感染风险。观察出血量,如出现阴道流血多或伴发热、腹痛等及时复诊。
长期管理: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应定期随访,3-6个月复查B超和激素水平,或药物管理月经周期,预防疾病复发。
异常子宫出血对女性的健康不容小觑。长期的异常子宫出血可能导致贫血,出现头晕、发力、心慌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增加感染的风险。此外,不规则的子宫出血还可能影响女性的生殖功能,导致不孕或流产。所以提醒女性朋友们,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应症状,一定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