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破伤风的核心是通过主动免疫(疫苗接种)、外伤后及时干预(被动免疫和伤口处理)降低感染风险,具体措施如下:
一、主动免疫(长期预防)
- 疫苗接种程序
- 儿童常规接种:
出生后3、4、5月龄及18月龄接种 百白破疫苗(DPT)(含破伤风类毒素),完成基础免疫;6岁左右接种 白破疫苗(DT) 加强,建立持久免疫力。
- 成人加强接种:
既往全程接种者,每 10年 需接种1剂破伤风疫苗(如“破伤风类毒素”)强化抗体;未全程接种者需按0、1、6个月程序补种3剂。
- 适用人群
所有人群,尤其是易受伤的户外工作者、农民、儿童等,应确保疫苗接种全程覆盖。
二、外伤后应急预防(关键措施)
- 伤口处理(第一时间)
- 清洁消毒:用 肥皂水或清水 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去除异物和坏死组织,再用碘伏/酒精消毒。
- 开放引流:对深窄伤口、污染伤口(如泥土、铁锈、粪便污染),需就医切开引流,避免厌氧环境。
- 被动免疫(根据伤口风险和免疫史)
- 适用情况:
- 未接种过疫苗或免疫史不详;
- 全程接种但最后1剂超过10年,且为 高危伤口(深、污染、异物残留、烧伤/冻伤等)。
- 制剂选择:
- 破伤风抗毒素(TAT):需皮试,价格低,但过敏风险高;
-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无需皮试,安全性高,优先推荐,应在伤后 24小时内 注射(越早越好)。
- 疫苗补种或加强
- 若伤口为高危且最后1剂疫苗接种已超过 5年,需同时注射 破伤风疫苗加强针(即使已用TIG/TAT),激活主动免疫。
三、日常注意事项
- 避免高危行为:接触土壤、铁锈、动物粪便后及时洗手;受伤后不自行用泥土、香灰等敷盖伤口(可能增加污染风险)。
- 特殊场景防护:
- 宠物咬伤、生锈金属/木屑刺伤、烧伤、开放性骨折等,需立即就医评估感染风险。
- 新生儿破伤风预防:确保产妇孕期接种破伤风疫苗,或分娩时对新生儿及时进行被动免疫(尤其不洁分娩时)。
关键总结
- 优先疫苗接种:通过主动免疫建立长期保护,儿童和成人需定期加强。
- 外伤后“双保险”:清洁伤口+根据免疫史和伤口类型,及时注射疫苗/抗毒素(24小时内最佳)。
- 高危伤口必就医:深窄、污染伤口切勿忽视,尽早专业处理可大幅降低发病风险。
若出现疑似症状(如咬肌紧张、牙关紧闭),立即就医!破伤风一旦发病死亡率较高,预防远重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