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针对预防中暑的科学建议,结合高温环境下的生理特点和不同场景需求,从环境适应、身体调节、应急处理等方面提供具体措施:
一、避免高温暴露,合理规划活动
- 错峰出行,减少户外停留
- 避免在 10:00-16:00 高温时段外出(此时紫外线最强、地表温度最高),如需外出尽量选择阴凉路线。
- 户外工作者每 30分钟 至阴凉处休息,缩短连续作业时间,避免长时间暴晒。
- 做好物理防晒与环境降温
- 穿戴 浅色、宽松、透气 的棉质衣物,佩戴宽檐帽(遮阳帽)、太阳镜,使用SPF≥30的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一次)。
- 室内保持通风,使用空调(温度设定26-28℃)或风扇(配合冷水喷雾增强降温效果),车内提前开空调降温,避免久坐封闭闷热环境。
二、科学补水与饮食调节
- 主动补水,避免脱水
- 未口渴时即补水:每天饮水量 1.5-2L(高温作业者增至3-4L),分次饮用,每次100-150ml,避免牛饮。
- 补充 电解质:出汗较多时可喝淡盐水(500ml水+1g盐)、运动饮料(如宝矿力水特),或吃香蕉、椰子水(含钾钠),避免仅喝纯水导致电解质失衡。
- 忌高风险饮品:减少酒精、咖啡因(咖啡、浓茶)及高糖饮料(可乐、奶茶),此类饮品加速脱水。
- 清淡饮食,增强身体耐热性
- 多吃 清热解暑食物:绿豆汤、冬瓜汤、西瓜(利尿解暑)、苦瓜(清热)、黄瓜(补水),烹饪以凉拌、蒸煮为主,避免辛辣、油炸等高热量食物。
- 适当补充 蛋白质:如鸡蛋、豆腐、鱼肉,维持身体机能,但避免过量增加代谢负担。
- 晨起喝一杯 温水或淡盐水,睡前1小时少量补水,保持夜间体液平衡。
三、身体降温与散热技巧
- 主动降温措施
- 随身携带 湿毛巾/便携小风扇,出汗后及时擦干(潮湿衣物易黏身,影响散热),可用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加速散热。
- 户外作业时,可在安全帽内放置冰袋(用毛巾包裹防冻伤),或穿降温背心(含冷凝胶材质)。
- 洗澡用 温水(37-40℃),避免冷水骤激导致毛孔收缩反而不利散热。
- 控制身体产热
- 避免剧烈运动,高温时段选择室内活动(如游泳、瑜伽),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以内,防止产热过多。
- 肥胖人群更易中暑,需注意体重管理,减少体脂堆积对散热的影响。
**四、重点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