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不只是老年人才有的问题!》
朱厚军 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骨科
骨质疏松,又称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骨质疏松似乎是一种老年人才会患上的疾病,然而事实上,这一疾病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它可能影响到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存在特定风险因素的个体。本文将深入探讨骨质疏松的病因、症状、预防与治疗,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一、骨质疏松的病因与分类
骨质疏松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年龄增长、性别差异、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疾病与药物使用等。
1.年龄与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的代谢活动减缓,骨形成减少而骨吸收增加。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这一过程会加速,从而增加了骨质疏松的风险。
2.遗传因素:骨质疏松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决定骨密度和骨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营养状况: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缺乏是骨质疏松的重要诱因。长期营养不均衡,摄入不足,会影响骨骼健康。
4.生活方式:缺乏运动、长期卧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都会加速骨量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5.疾病与药物: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以及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等,都会对骨骼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骨质疏松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分别由老年人骨质代谢异常和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使用引起的。
二、骨质疏松的症状
骨质疏松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身高减少、骨折、姿势改变、骨痛以及缺乏运动能力等。
1.身高减少:骨质疏松导致脊椎骨骼受力不均,骨骼结构发生变形,可能导致身高减少。
2.骨折:骨质疏松使得骨骼密度减少,骨骼结构变弱,容易发生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腕部、髋部和脊椎。
3.姿势改变: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椎骨骼受力不均和骨骼结构变形,会引起姿势改变,如驼背、弯腰等。
4.骨痛:骨质疏松使得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微小骨折,引起骨痛。
5.缺乏运动能力:骨质疏松会影响骨骼的稳定性和运动能力,使得日常活动受到限制。
三、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采取综合措施。
1.合理饮食:多摄入含钙、磷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芝麻酱、绿叶蔬菜等,以补充骨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同时,饮食宜清淡,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食物,少喝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
2.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刺激骨组织,强健骨骼,增加骨密度,并且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柔韧性。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定期体检:随着年龄增长,骨量是不断丢失的。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尤其是进入围绝经期的女性,因为绝经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骨质流失。
4.多晒太阳:经常晒太阳有利于维生素D生成并促进钙的吸收。每天至少要晒太阳20分钟,建议选择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每次15-30分钟。
5.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二膦酸盐类的药物、活性维生素D3、钙片、雌激素、降钙素等,以维持骨密度,预防骨折发生。
此外,对于已经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应采取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的措施,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减少再骨折的风险。
四、总结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病,其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需要综合考虑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生活方式以及疾病与药物使用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多晒太阳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保护骨骼健康。同时,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是至关重要的。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关注骨骼健康,远离骨质疏松的困扰!
https://www.h-ceo.com/event/2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