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4号
外科急性扭伤处理全攻略

4860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广东省 深圳市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

张孝庚 全科医学 主治医师

 

外科急性扭伤处理全攻略

在日常生活中,急性扭伤可谓防不胜防。或许你在跑步时不小心踩到不平路面,或许在打篮球抢球瞬间用力过猛,又或许在搬重物时姿势不当,刹那间,一阵剧痛从关节处袭来,这大概率就是急性扭伤找上门了。急性扭伤在外科门诊极为常见,主要累及脚踝、手腕、膝盖等关节部位。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对缓解疼痛、加速康复至关重要。

一、识别急性扭伤症状

急性扭伤发生后,受伤部位通常会迅速出现疼痛,这种疼痛往往较为剧烈,让人难以忍受。轻轻触碰或试图活动受伤关节,疼痛会加剧。紧接着,扭伤部位会开始肿胀,这是因为扭伤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和组织液渗出积聚在周围组织所致。肿胀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变得明显,使关节看起来比正常时肿大不少。此外,扭伤处皮肤可能会发红,温度也会略高于周围正常皮肤,这是身体启动自我修复机制,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的表现。随着时间推移,受伤关节的活动会受到限制,无法像往常一样自由屈伸、旋转,影响日常行动。

二、黄金急救:RICE 原则

1.休息(Rest:一旦发生急性扭伤,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让受伤关节得到充分休息。继续活动不仅会加重疼痛,还可能导致损伤进一步恶化,比如原本只是轻微扭伤,过度活动后可能引发韧带撕裂等更严重问题。例如脚踝扭伤后,强行行走可能使扭伤的韧带拉伤程度加深。

2.冰敷(Ice:在扭伤后的 24 48 小时内,冰敷是缓解疼痛和肿胀的关键措施。可用冰袋或用毛巾包裹冰块,敷在受伤部位,每次冰敷 15 20 分钟,每隔 2 3 小时重复一次。低温能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组织液渗出,从而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比如手腕扭伤后,及时冰敷能明显降低肿胀程度和疼痛感受。

3.加压包扎(Compression: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关节进行适当加压包扎,能进一步减轻肿胀。包扎时从受伤部位的远端向近端缠绕,力度要适中,既不能过松导致起不到加压效果,也不能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若包扎后手指或脚趾出现麻木、发凉、颜色变紫等情况,说明包扎过紧,需及时调整。例如膝盖扭伤,正确的加压包扎可限制肿胀范围扩大。

4.抬高患肢(Elevation:尽可能将受伤的肢体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和组织液回流,减轻肿胀。休息时可在受伤肢体下方垫上枕头或毯子等。比如脚踝扭伤后,晚上睡觉时在脚下垫两个枕头,能明显缓解次日肿胀情况。

三、后续恢复与注意事项

在完成急性期(24 48 小时)的 RICE 处理后,可根据恢复情况适当进行热敷。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淤血吸收,有助于受损组织修复。一般在受伤 48 小时后,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受伤部位,每次 15 20 分钟,每天 3 4 次。同时,在疼痛和肿胀缓解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恢复关节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另外,在恢复期间,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果等,能为身体修复提供充足营养,促进扭伤部位更快康复。

四、预防急性扭伤有妙招

日常多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关节稳定性训练,像脚踝的平衡练习、手腕的力量训练等,能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的强度,降低扭伤风险。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热身,活动全身关节,让肌肉和关节进入运动状态,可有效减少受伤几率。在进行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时,选择合适的装备,比如合脚的运动鞋、专业的护具等,为关节提供额外保护。同时,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因疏忽大意而导致扭伤发生。

急性扭伤虽常见,但只要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遵循各个阶段的注意事项,并积极做好预防工作,我们就能最大程度减轻扭伤带来的伤害,快速恢复健康。若扭伤后疼痛、肿胀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关节畸形、活动严重受限等情况,务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