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0号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介绍

4960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江西省 新余市 新余钢铁职工中心医院

袁杰 骨科 医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一、什么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又称为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等,是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它并非我们常规认为的“炎症”,而是关节结构逐渐老化和损伤的结果。它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关节软骨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及滑膜炎。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KOA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哪些人容易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年龄因素:50岁以上人群高发,软骨修复能力随年龄下降。

2、肥胖:体重每增加1公斤,膝关节负重增加3-4公斤。肥胖人群由于本身体重过大,会对下肢关节,特别是膝关节造成长期过度负荷,造成关节软骨快速磨损,进而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发作。

3、劳损:长期蹲跪、爬山、爬楼梯等重复性动作易损伤关节。日常生活中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如建筑工人、搬运工等,以及关节运动强度超过极限的运动员,他们的膝关节长期受到过度负荷,关节组织受损情况比正常人更为严重,因而更容易成为关节炎高发人群。

4、遗传与性别: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激素水平有关。

5、外伤史:骨折、韧带损伤等可能加速关节退化。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1)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晚期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

2)僵硬:晨僵通常不超过30分钟,久坐后出现“起步困难”。

3)关节肿胀:可能由滑膜炎症或关节积液引起。

4)活动受限:屈伸受限,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畸形(如内翻或外翻)。

4)摩擦感:活动时可能听到或感觉到关节摩擦音(捻发音)。

2、病程变化:从隐痛到活动受限

早期:久坐或晨起时关节僵硬,活动后缓解,偶发隐痛。

中期:上下楼梯、下蹲时疼痛明显,可能出现“咔嚓”声(摩擦音)。

晚期:关节变形(如O型腿)、持续肿痛,甚至影响行走。

四、典型X线表现:

 

 

五、治疗方法:

1、基础治疗

(1)患者教育:减少不合理运动(如长时间跑、跳、蹲及爬楼梯),选择游泳、自行车等低冲击有氧运动,保持膝关节非负重屈伸活动以维持关节活动度和肌力。

(2)行动支持:使用手杖、拐杖或助行器减轻关节负重。

(3)改变负重力线:针对内翻或外翻畸形,采用矫形支具或矫形鞋平衡关节面负荷。

2、药物治疗

(1)局部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乳胶剂、膏剂、贴剂及擦剂可缓解轻中度疼痛,不良反应轻微。

(2)全身镇痛药物:口服、针剂或栓剂形式的NSAIDs(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及软骨保护剂(如氨基葡萄糖、双醋瑞因)可延缓软骨退变。

(3)关节腔注射:1)透明质酸钠:润滑关节、保护软骨并缓解疼痛。2)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能加剧软骨损害,需谨慎使用。

3、物理治疗

3.1、运动疗法

3.1.1有氧运动

作用:增强心肺功能,减少关节负担。

方式:游泳、骑自行车、步行等低冲击运动。

3.1.2肌力训练

作用:强化股四头肌、腘绳肌等,稳定关节。

方式:1)直腿抬高:平躺,伸直膝盖,缓慢抬起腿部至45度,保持5秒后放下,重复10次,每日3组。2)靠墙静蹲:背靠墙站立,双脚与肩同宽,缓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30秒,重复3次。

3.1.3关节活动度训练

作用:维持关节灵活性,预防僵硬。

方式:膝关节屈伸活动(如坐在椅子上,缓慢屈伸膝盖),每日多次。

3.2物理因子治疗

3.2.1热疗

方式:热敷、红外线照射、温泉浴等。

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适用:慢性期或疼痛较轻时。

3.2.2冷疗

方式:冰敷、冷喷等。

作用:减轻急性期肿胀和疼痛。

适用:急性发作或运动后。

3.2.3电疗

方式: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干扰电疗法等。

作用:阻断疼痛信号传导,缓解疼痛。

适用:中重度疼痛。

3.2.4超声波治疗

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

适用:慢性期或伴有滑膜炎时。

3.2.5体外冲击波治疗

作用:通过机械波刺激组织修复,缓解疼痛。

适用:中重度骨性关节炎,尤其是顽固性疼痛。

4、手术治疗

(1)截骨术:适用于伴有膝内翻或外翻的严重关节炎,通过调整骨骼角度缓解疼痛并改善关节承重分布。

(2)关节镜清理术:清除关节内碎片和病变组织,延缓关节退变。

(3)软骨修复术:

1)软骨下骨钻孔术:减轻软骨下骨内压力。

2)软骨移植术:将软骨组织或细胞移植至缺损部位。

3)关节软骨修复术:适合年轻、软骨损失面较小的患者。

(4)关节置换术:

1)人工关节置换术:晚期关节炎的常用术式,可显著改善关节功能。

2)单髁置换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但有严格适应症。

(5)关节融合术:适用于感染、类风湿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但可能引发并发症。

5、中医治疗

(1)中药内服:选用具有强筋健骨、活血补肾、舒筋活络作用的方剂或中成药。

(2)外敷膏药:可缓解关节肿胀、疼痛。

(3)理疗方式:针灸、艾灸、按摩等可辅助缓解症状。

六、预防方法:

1、减轻关节负担

1.1&nbsp控制体重

原理:体重过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荷,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

建议: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BMI 18.5-23.9)。

1.2避免过度使用关节

原理:长时间重复性活动(如长时间站立、跑步、上下楼梯)会加重关节磨损。

建议:1)减少爬山、爬楼梯等高强度运动。2)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时,适当休息或变换姿势。3)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站)。

1.3使用辅助工具

原理:拐杖、助行器等工具可分散关节压力。

建议:在长时间行走或负重时,使用辅助工具减轻膝关节负担。

2、增强关节稳定性

2.1加强肌肉锻炼

原理:强健的肌肉(尤其是股四头肌)可支撑关节,减少磨损。

建议:1)直腿抬高:平躺,伸直膝盖,缓慢抬起腿部至45度,保持5秒后放下,重复10次,每日3组。2)靠墙静蹲:背靠墙站立,双脚与肩同宽,缓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30秒,重复3次。3)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可增强肌肉力量,同时减轻关节压力。

2.2提高关节灵活性

原理:关节灵活性下降会增加磨损风险。

建议:1)每日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如坐在椅子上,缓慢屈伸膝盖)。2)瑜伽、太极等运动可增强关节柔韧性。

3、改善生活习惯

3.1保持正确姿势

原理:不良姿势(如跷二郎腿、长时间跪坐)会加重关节压力。

建议:1)避免长时间跷二郎腿或跪坐。2)坐姿时保持膝盖与髋关节同高,避免交叉腿。

3.2注意关节保暖

原理:寒冷刺激可能导致关节周围血管收缩,影响关节血液供应。

建议:1)冬季或空调房内注意保暖,可佩戴护膝。2)避免直接吹冷风或长时间接触冷水。

3.3合理饮食

原理:营养不良会影响关节健康。

建议:1)增加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绿叶蔬菜)。2)补充胶原蛋白(如猪蹄、鸡爪)

4、避免关节损伤

4.1运动前热身

原理:热身可提高关节灵活性,减少运动损伤风险。

建议:运动前进行5-10分钟动态拉伸(如慢跑、开合跳)。

4.2选择合适运动

原理:高冲击运动(如篮球、足球)易损伤关节。

建议:选择低冲击运动(如游泳、瑜伽、骑自行车)。

4.3避免外伤

原理:关节外伤可能加速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建议:1)运动时佩戴护具(如护膝、护踝)。2)行走时注意路面情况,避免摔倒或扭伤。

5、定期检查与早期干预

5.1定期检查

原理:早期发现关节问题可及时干预。

建议:1)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膝关节X光或MRI检查。2)如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应提前开始检查。

5.2早期干预

原理:早期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

建议:1)出现关节疼痛、僵硬时,及时就医。2)遵医嘱进行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或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

6、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6.1女性

原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增加骨性关节炎风险。

建议:1)绝经后女性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2)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6.2运动员或体力劳动者

原因:长期高强度运动或劳动易损伤关节。

建议:1)运动后进行充分拉伸和放松。2)避免过度训练,合理安排休息。

6.3糖尿病患者

原因:糖尿病可能影响关节血液循环。

建议:1)严格控制血糖水平。2)定期检查足部和膝关节。

七、总结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早期诊断和综合管理至关重要。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科学运动、合理用药及必要时的手术干预,大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症状并维持良好的关节功能。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