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病因
骨质疏松症除了主要与绝经和老年有关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外,还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常见疾病有:
1.内分泌疾病 6.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2.结缔组织疾病 7.长期制动
3.慢性肾脏疾病 8.器官移植术后
4.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9.常期使用下列药物
5.血液系统疾病
临床表现
疾病症状
骨质疏松症本身包括三大类症状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是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如从站高或小于站高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治疗
1.基础措施
(1)调整生活方式①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②注意适当户外活动,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③避免嗜烟、酗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④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如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危险的疾病和药物,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包括各种关节保护器)等。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1)钙剂
2.药物干预
仅补充钙剂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需根据患者情况加用药物。
3.外科治疗
(1)微创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是脊柱微创治疗的新进展之一,适用于新鲜不伴脊髓或神经根症状、疼痛严重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2)粉碎性骨折的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桡尺骨远端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且累及关节面,骨折愈合后易残留畸形,常造成腕关节和手指功能障碍。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可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或外固定器固定。对于少数不稳定的骨折可考虑手术处理。
(3)髋部骨折的治疗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和外固定器等。也可采取非手术治疗。
出院健康指导
饮食指导:
1)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乳制品是补钙最佳食品。以牛乳最好,其次是乳酪、黄油和酸奶等。菜肴应荤素结合、低盐为佳。植物性食物中应以绿叶菜、花菜为主。
2)低盐饮食:可减少钙从尿中的排出,并可避免因其他疾病引发的骨质疏松症。
3)不吸烟和少饮酒:烟碱能增加骨吸收,抑制骨形成。酒精引起骨质疏松主要与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影响性激素分泌、干扰维生素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等有关。
4)减少咖啡、浓茶及富磷食物的摄入:动物肝脏、碳酸饮料、可口可乐等含磷较高,可加速骨质的丢失。过多摄咖啡者骨量减少速度快。大量喝茶或喝浓茶,会使尿钙排泄增加,还可引起消化道中的钙、蛋白质和其它营养成分难以吸收。
运动指导:运动是骨重建的决定性因素,负荷运动可增加骨量,可预防骨丢失,选择力所能及的运动方式,步行、上下台阶、举哑铃等维持生活所需的活动量,以增加肌力,骨折刚愈合者更应注意活动,以免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因运动过度而发生骨折或引发其他疾病。充分接受日光浴,能促进肠道内钙质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