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7号
青光眼怎么办

4939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四川省 遂宁市 遂宁市中心医院

李利文 眼科 无

青光眼怎么办

李利文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眼科 629000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全球约10%的盲症由青光眼引起,预计2030年全球患者将达到9540万在中国,青光眼患病率高达2.58%,到2020年患者数量达到2180万。目前只可以控制,但是视功能受损不可逆,所以如有眼部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

 

什么是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部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青光眼的发病原因

1 眼内压升高机制房水循环受阻

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后到达后房,然后通过瞳孔到达前房,在前房角处经过小梁网回到血管内。任何一个部位受阻,都会导致眼压升高,临床上绝大部分青光眼都是由于房水外流阻力增加所致

2 高危人群因素

2.1 遗传与年龄因素

  • 青光眼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原发性青光眼具有家族聚集倾向
  • 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女性,闭角型青光眼高发

2.2 其他危险因素

  • 高度近视(超过600度)或远视度数较大者,患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增高。
  •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等全身疾病者,也容易诱发青光眼。

 

青光眼的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青光眼的症状

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 早期无症状,但眼压可呈波动性升高,24小时眼压监测,典型开角型青光眼最高眼压可超过30mmHg
  • 随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眼胀和头痛,晚期可出现行动不便和夜盲

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发作期开始时,患者可有轻微眼胀、头痛、恶心,白天视物有蒙雾感,夜晚看灯光则有虹视
  • 急性大发作时,明显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高度减退,仅剩光感

3 儿童性青光眼

  • 3岁前发病的患儿,眼球增大,患眼畏光、流泪、眼睑痉挛

 

  • 3岁以后发病的患儿,眼球通常不增大,常表现为眼压升高和进行性视神经损害

 

青光眼的诊断

1 眼部检查项目

  • 眼压测量是诊断青光眼的重要手段,通常使用眼压测量仪来测量眼压。
  • 角膜厚度测定有助于判断患者发生青光眼的风险。

2 视野与视神经检查

  • 视野测试用于检查中心及周边视野的缺损情况,青光眼患者往往会有视野缩小
  • 视敏度测试可用于检查患者的视力降低程度
  • VEP检查用于评估视神经的传导功能以及视路的完整性

3 眼部结构检查

  • 前房角镜检查可观察房角的形态和结构,判断房角是否开放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帮助对病情作出准确的诊断和分期

 

青光眼的治疗

目前医学上尚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治愈青光眼,虽然不能根治,但是青光眼完全是可以控制的!

1 药物治疗

 局部滴眼液与口服药物

  • 滴眼液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式,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前列腺素衍生物ɑ受体激动剂、碳酸酐酶抑制剂
  • 当局部滴眼液不能很好地控制眼压时,可以全身应用降眼压药作为补充治疗

2 激光治疗

  •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恢复快,远期疗效肯定,主要用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 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手术可重复进行

3 手术治疗

  • 眼外引流的滤过性手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小梁切除术、引流装置植入术等
  • 近年来,一些微创的青光眼引流手术也已应用于临床

4 超声治疗

 

青光眼的预防措施

1 定期检查与自我筛查

  • 40岁之前,可每2至4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40至60岁,可每2至3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60岁后,应每1至2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
  • 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应从年轻时就开始定期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

2 生活方式调整

  • 避免过度用眼,注意用眼卫生和用眼环境,长时间用眼会使眼睛疲劳,增加青光眼的发病风险
  • 保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情绪稳定、饮食有节,避免过度劳累

3 其他预防措施

  • 在进行对抗性运动或从事相关工作时,佩戴合格的护目镜,防止眼睛受到伤害
  • 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控制病情发展

 

青光眼患者管理

1 依从性与心理疏导

  • 青光眼的治疗需要长期管理,患者依从性差会导致视力进一步受损
  • 医生需要为患者做心理方面的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认知。

2 定期复查与慢病管理

复查项目与管理建议

  • 患者应定期复查眼压、视神经、视野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建议将青光眼纳入国家的慢病管理体系,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管理青光眼患者

3 日常保养与视神经保护

眼部按摩与饮食调理

  • 定期进行眼部按摩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
  • 增加富含维生素A、B、C、E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保护视神经。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