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不是“刺”,而是骨头的自我保护
主治医师 李肆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骨刺?骨刺(医学名称:骨赘)是关节边缘增生的骨质结构,通常呈尖刺状或唇状。它本质上是骨骼在长期磨损或压力下的一种代偿性增生,属于人体自然的修复反应,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刺”。那么骨刺如何形成的呢?主要原因是关节退化(如骨关节炎):软骨磨损后,骨骼为增加稳定性而增生。长期久站、久坐、姿势不良或过度运动导致劳损(如跑步、登山)。而中老年人关节退变速度加快,发病率升高。或肥胖、外伤、骨质疏松或遗传因素也可引起。当关节软骨磨损后,骨骼边缘为减少压力会逐渐增生骨质,最终形成骨刺。
骨刺一定会疼吗?答案是不一定!多数骨刺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疼痛一般出现在骨刺压迫周围神经、肌肉或韧带
(如颈椎骨刺可能导致手麻)。伴随关节炎症时(如膝关节骨刺活动时疼痛) 。
常见发病部位为颈椎/腰椎,久坐族、低头族易发,可能引发颈肩痛、头晕或肢体麻木。膝关节:中老年、肥胖者多见,上下楼梯时疼痛明显。足跟骨刺表现为足底筋膜炎或长期行走后跟骨骨刺。一般通过影像学检查:X光片(初步判断)、CT或MRI(查看神经压迫情况)来进行确诊
骨刺治疗原则不盲目“消骨刺”,当无症状:无需治疗,改变生活习惯即可。
当出现一些症状时,可通过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局部封闭注射来缓解症状。也可通过热敷、超声波、牵引等进行物理治疗。在后期康复训练中主要加强肌肉力量,减轻关节负担(如游泳、瑜伽)。当严重压迫神经或影响生活质量时选择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微创切除)。
在生活中减少关节损耗·控制体重,减轻膝关节、脊柱压力。适度运动,避免剧烈跑跳,推荐游泳、骑自行车来进行预防。也可避免久坐低头,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姿势调整。适量补钙、维生素D进行营养补充治疗。需要注意贴膏药不能溶解骨刺,只能缓解炎症,无法消除增生骨质。而认为补钙会加重骨刺也是不科学的,钙质不足反而可能加剧骨质疏松。
总结:骨刺是骨骼的“维稳措施”,无需过度恐慌。科学护关节、早诊早治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