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6号
当意外来袭,如何科学应对?

606

当前排名

3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广东省 广州市 花都区人民医院

郑雨轩 骨科 主治医师

 当意外来袭,如何科学应对?

 

创伤骨科是骨科医学的重要分支,主要处理因外力导致的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等运动系统损伤,例如骨折、关节脱位、肌腱断裂等。这类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运动意外、跌倒或暴力撞击。了解创伤骨科的基本知识,能帮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减少二次伤害,并为后续治疗和康复打下基础。

 

一、常见创伤骨科问题

  1. 骨折

   开放性骨折:皮肤破损,骨骼及软组织外露,感染风险极高需紧急处理。  

   闭合性骨折:皮肤完整,但内部骨骼断裂,通常伴随肿胀和畸形。  

   特殊部位骨折:如脊柱骨折可能压迫神经,骨盆骨折可能引发大出血,需优先抢救及时干预

 

  1. 关节脱位

   肩关节、肘关节、手指关节最易脱位,表现为关节畸形、剧痛和活动受限。不可强行复位,需专业医生操作以免加重损伤

 

  1. 韧带损伤

   膝关节交叉韧带撕裂:常见于运动中的急停或扭转,导致关节不稳。  

   踝关节扭伤:轻度为韧带拉伤,重度可能完全断裂,易被误认为“简单崴脚”。

 

  1. 肌腱损伤

   跟腱断裂:多发于突然起跳或加速运动,或遭受直接暴力患者常感觉“脚后跟被踢了一脚”。  

   肩袖损伤:肩部疼痛伴无力,抬手困难,易被误诊为肩周炎。

 

二、急救处理:黄金时间怎么做?

  1. 遵循“RICE原则”

   Rest(休息):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加重损伤。  

   Ice(冰敷):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减轻肿胀和疼痛。  

   Compression(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适度加压,但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Elevation(抬高患肢):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减少肿胀。

 

2.临时固定

   - 用夹板、硬纸板或折叠衣物固定骨折部位,避免断端移动损伤血管神经。  

   - 颈椎或脊柱损伤时,切勿随意搬动患者,等待专业人员处理。

 

  1. 及时送医

   - 开放性骨折、大出血、意识不清或疑似脊柱损伤者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三、治疗方式:从复位到康复

  1. 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适用于简单骨折或关节脱位,需定期复查以防移位。  

   药物治疗:止痛药、消肿药及抗凝药(预防长期卧床导致的血栓)。

 

  1. 手术治疗

   内固定术: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固定骨折端,适合复杂骨折。  

   微创手术: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nfix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骨水泥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创伤小、恢复快。

 

  1. 康复治疗

   早期(1–4周):在医生指导下活动邻近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和僵硬。  

   中期(4–12周):逐步增加力量训练,如抗阻运动和平衡练习。  

   后期(3个月后):恢复功能性训练,如跑步、跳跃,避免过早负重。

 

四、预防胜于治疗

  1. 运动防护

   - 运动前充分热身,佩戴护具(如护膝、护踝)。  

   - 学习正确姿势,避免过度负荷(如深蹲时膝盖不过脚尖)。

 

  1. 日常安全

   - 家中防滑处理避免光脚行走,尤其浴室和楼梯;老年人可使用助行器。  

   - 驾车系安全带,骑电动车佩戴头盔保持安全距离

 

  1. 增强骨密度

   - 补钙(牛奶、豆制品)和维生素D(晒太阳、深海鱼),戒烟限酒。  

   - 定期骨密度检测(尤其绝经后女性和高龄人群)必要时抗骨质疏松治疗

 

五、误区澄清

误区1:“扭伤后立刻热敷或擦红花油。”  

  → 正确做法:急性期(48小时内)应冰敷,热敷反而会加重肿胀。  

误区2:“骨折后多喝骨头汤补钙。”  

  → 真相:骨头汤钙含量低且脂肪高,合理补钙需依靠奶制品或药物。  

误区3:“手术后静养不动最好。”  

  → 科学观点:长期制动会导致关节粘连和肌肉萎缩,需尽早康复训练。

 

总结  

创伤骨科损伤的救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选择科学的治疗方式,并坚持规范康复,才能最大程度恢复功能。若遇严重外伤,请牢记:不乱动、不拖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