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份关于外科胰腺炎治疗注意事项的文案,内容基于临床指南和实践经验,供参考:
### **外科胰腺炎治疗注意事项**
胰腺炎(尤其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外科治疗需严格把握指征,注重多学科协作(MDT),避免过度干预。以下是治疗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 **一、急性期治疗原则**
- **液体复苏**
- 早期快速补液(晶体液为主),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目标:尿量>0.5 mL/kg/h,血乳酸下降。
- 监测电解质(尤其血钙、血钾)及酸碱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
- **疼痛管理**
- 首选静脉镇痛(如阿片类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胰腺损伤的药物(如吗啡慎用)。
- **感染防控**
- 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合并感染性坏死时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穿透性强的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
- 警惕继发真菌感染(高危患者可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 **营养支持**
- **早期肠内营养(EN)**:经鼻肠管或空肠营养管,优先于全肠外营养(TPN),减少肠道菌群移位风险。
- 逐步过渡到低脂、低蛋白饮食,避免刺激胰液分泌。
#### **二、手术干预指征与时机**
- **手术适应症**
- 感染性胰腺坏死(CT证实+临床感染征象)。
- 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肠瘘或大出血等并发症。
- 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持续性器官衰竭。
- **手术方式选择**
- 优先微创手段:如超声/CT引导下穿刺引流、内镜下坏死组织清除(DEN)、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术(VARD)。
- 开放手术仅用于广泛坏死、多腔隙感染或微创失败者。
- **手术时机**
- 延迟干预原则:尽量在发病4周后实施手术,待坏死组织液化、包裹形成,降低术中出血风险。
#### **三、术后管理重点**
- **引流管护理**
- 保持引流通畅,记录引流液性状(颜色、量、有无胰瘘/肠瘘)。
- 逐步退管,避免过早拔管导致感染复发。
- **并发症监测**
- **胰瘘**:检测引流液淀粉酶水平,持续>3倍血清值可诊断,多数可通过保守治疗愈合。
- **出血**:警惕迟发性腹腔出血(假性动脉瘤破裂),必要时介入栓塞。
- **肠瘘**:加强营养支持,控制感染,必要时手术修补。
- **长期随访**
- 出院后定期复查胰腺CT/MRI,评估胰腺形态及功能。
- 监测血糖、血脂,预防糖尿病及慢性胰腺炎。
#### **四、患者教育**
- **生活方式调整**
- 严格戒酒,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避免暴饮暴食。
- 禁用可能诱发胰腺炎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雌激素)。
- **症状预警**
- 出现持续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时立即就医。
#### **五、禁忌与误区**
- **避免过早手术**:无菌性坏死无需手术干预。
- **慎用生长抑素**:尚无明确证据支持其显著改善预后。
- **禁止过早恢复饮食**:可能诱发胰腺炎复发。
**总结**:外科治疗需个体化评估,以“损伤控制”为原则,结合微创技术改善预后。多学科协作(外科、重症医学、影像、营养科)是成功关键。
---
*注:本文案参考《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国际胰腺病协会(IAP/APA)指南》等文献。具体治疗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遵医嘱执行。*
---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