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7号
骨质疏松防治

4679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贵州省 遵义市 贵州茅台医院

王伦华 骨科 副主任医师

骨质疏松防治全攻略--保持骨头的长治久安

一、预防篇

1. 骨骼银行:年轻时存够“骨本”

骨骼就像一家“银行”,30岁前是“存款高峰期”,之后逐渐进入“取款期”。年轻时多存“骨量”,年老时才不会“破产”。

补钙要实在:每天喝300-500ml牛奶(乳糖不耐受可选酸奶/奶酪),多吃豆腐、绿叶菜、小鱼干。

维生素D是黄金搭档:每天晒太阳20分钟(隔着玻璃无效),或补充维生素D3(400-800 IU/天)。

运动是骨骼的“杠铃”:负重运动(快走、爬楼梯、哑铃训练)刺激骨骼生长,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

高危人群预警: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下降加速骨流失)

长期服用激素(如泼尼松)的人群

吸烟、酗酒、咖啡因过量者

二、诊断篇

1. 症状:骨头的表现

早期骨质疏松毫无症状,等出现以下信号时,骨头可能已“千疮百孔”:

身高缩短超过3cm(自己悄悄变成“缩水版”)

驼背(“龟仙人”同款造型)

轻微跌倒后骨折(比如咳嗽断肋骨、坐公交颠簸致腰椎骨折)

2. 检查:给骨头做“审计”

金标准: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DXA)

测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报告看“T值”:

T值≥-1.0:正常

-2.5<T值<-1.0:骨量减少

T值≤-2.5:骨质疏松

骨折风险评估(FRAX评分):输入年龄、性别等参数,预测10年内骨折概率。

实验室检查:血钙磷、骨代谢标志物(如β-CTX、P1NP)、甲状旁腺激素等。

医生忠告:

65岁以上女性、70岁以上男性建议常规筛查

有骨折史或高危因素者,提前至50岁检查

三、治疗篇 

1. 基础治疗:补钙+维生素D

钙剂选择:碳酸钙(随餐吃)、柠檬酸钙(胃酸不足者优选),每日元素钙总量1000-1200mg(包括饮食)。

维生素D:血25(OH)D水平应≥30 ng/mL,不足者需大剂量冲击(如每周50000 IU,连用8周)。

2. 抗骨质疏松药物

药物类型

代表药物

适用人群

注意事项

双膦酸盐

阿仑膦酸钠

多数骨质疏松患者

空腹服用,服药后站立30分钟

RANKL抑制剂

地舒单抗

骨折高风险、肾功能不全者

每6个月皮下注射一次

甲状旁腺激素

特立帕肽

严重骨质疏松、多发性骨折

每日皮下注射,疗程≤2年

雌激素

雷洛昔芬

绝经后女性(兼护心血管)

增加血栓风险,需医生评估

用药原则:

首选口服药(如双膦酸盐),不能耐受者换注射剂

严重骨折风险者直接上“大招”(如地舒单抗、特立帕肽)

联合用药需谨慎,避免“叠buff”引发副作用

四、康复篇

1. 急性期:骨折相关措施

制动与保护:脊柱骨折需卧床2-4周,佩戴支具;髋部骨折尽快手术(48小时内)。

疼痛管理:阶梯止痛(从对乙酰氨基酚到弱阿片类),避免长期用非甾体抗炎药(伤胃又伤骨)。

2. 功能康复:从卧床到重获自由

早期活动:术后第1天开始床上踝泵训练(预防血栓),2周后逐步坐起、站立。

核心训练

臀桥:增强腰椎稳定性

鸟狗式:激活背部深层肌肉

靠墙静蹲:保护髋膝关节(注意膝盖不超过脚尖)

防跌倒训练:太极拳、单腿站立(扶墙进行),提升平衡能力。

营养加强:蛋白质摄入增至1.2-1.5g/kg/天(如鸡蛋、鱼肉),必要时补充HMB(抑制肌肉分解)。

五、终极问答:患者最关心的6个问题

“喝骨头汤能补钙吗?”

→ 真相:一碗骨头汤钙含量≈1/20杯牛奶,还附赠大量油脂,不如直接啃软骨。

“吃钙片会得肾结石吗?”

→ 科学补钙不会!但结石患者应选柠檬酸钙,且每日饮水>2000ml。

“已经驼背还能恢复吗?”

→ 现有驼背不可逆,但坚持治疗可预防加重,严重者考虑椎体成形术(PVP/PKP)。

“打护骨针(如唑来膦酸)要终身用药吗?”

→ 通常3-5年,需定期评估,药物假期期间仍需补钙和维生素D。

“年轻人需要担心骨质疏松吗?”

→ 长期节食、熬夜、缺乏运动者可能“早衰”,建议25岁后关注骨密度。

“骨质疏松能彻底治愈吗?”

→ 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长期管理,但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骨折风险。

总结:骨头不喜欢惊喜,需要稳稳的幸福

预防:存骨本要趁早,30岁前是黄金期

诊断:无症状≠无风险,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治疗:药物不是洪水猛兽,规范用药利大于弊

康复:骨折后别躺平,科学训练重获新生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