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住院后为啥不立即手术
部分骨折病人要在消肿后手术:
1.局部炎症反应:骨折后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局部肿胀。立即手术可能会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2.手术创伤:手术需要切开皮肤到达骨头表面,对人的机体来说,也是一种创伤。如果患肢肿胀明显,手术中可能存在伤口无法缝合的情况,增加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3.软组织损伤:手术中可能会损伤软组织,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进一步肿胀。
因此,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等待适当的时间,等待肿胀消退后再安排手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局部肿胀对手术过程的影响
1.增加感染风险
2.影响伤口愈合
3.软组织损伤
4.术后并发症
5.影响骨折愈合
6.神经受压
举个形象的比方,假如你的手臂骨折了,就像一棵小树被风吹断了。骨折后,手臂周围的组织就像小树周围的土壤,因为撞击而变得混乱和肿胀。这种肿胀就像土壤被水浸泡后变得松软和不稳定。如果这时候我们急于把小树重新插回土里并固定,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1.土壤不稳定:因为土壤(软组织)还处于肿胀状态,它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小树(骨折部位)可能无法稳固地站立。
2.根部受损:在尝试重新种植小树时,可能会进一步损伤根部(软组织),导致恢复更加困难。
3.感染风险:湿润的土壤容易滋生细菌,就像肿胀的组织容易感染。
4.愈合受阻:如果土壤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和稳定,小树的根部(骨折部位)可能无法正常愈合。
骨折后什么时候肿胀会消退,达到手术标准?
通常骨折后几个小时就开始出现骨折部位的肿胀,在3-4天到达高峰,大概7-10天开始消退,其中,踝关节、跟骨、膝关节出现骨折时,由于这些部位软组织覆盖较薄,对消肿的要求更高,需要一周甚至两周的时间,等到皮肤出现皱纹,才可以进行手术。具体需要根据受伤情况、骨折部位、个体恢复差异等实际情况而定。
哪些方法可以加快消肿?
1.物理消肿
主要是制动、抬高患肢和冷敷。如使用石膏、支具等来制动患肢,避免骨折处经常移动加重肿胀和疼痛;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改善局部肿胀情况;冷敷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渗出和水肿,也能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减少疼痛感。
2.药物消肿
有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和静脉使用药物等,可以帮助患者加速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