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见创伤疾病(擦伤、割伤、刺伤、挫伤)的医疗健康知识科普
-一、常见创伤的诊断与处理
1.擦伤(表皮损伤)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有些家长总担心会不会感染及留疤痕,下面我们来看看擦撒伤的一些相关科普。所谓擦伤就是皮肤表层破损,渗血或组织液渗出,可能伴有泥沙污染。
-首先擦伤处理处理我们分四步:1.清洁: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去除异物;2.消毒:碘伏或医用酒精(避免直接用于开放伤口)。暴露或覆盖:浅表擦伤可暴露保持干燥;较深者用无菌敷料覆盖即可,擦伤通常涉及组织较浅,一般不会留疤痕。
2. 割伤(锐器伤)在我们生活中同样常见,一般都是被利器所伤致边缘整齐的开放性伤口,出血量因深度而异。处理起来同样分为以下几步:1.止血:直接压迫伤口10-15分钟,抬高患肢。2.缝合判断:深度>0.6cm、长度>2cm或活动性出血需就医缝合。3.包扎:清洁后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覆盖无菌纱布。
3.刺伤(深部损伤)所致伤口常小而深,易残留异物(如木屑、玻璃),感染风险高。处理起来稍麻烦,需谨慎处理:1.挤出血液:轻挤伤口排出污染物;2.破伤风预防:若伤口深、污染重或5年内未接种疫苗,需就医注射。就医指征:红肿加剧、流脓、发热或异物无法取出时及时就诊。
4.挫伤(皮下组织损伤)皮肤完整,皮下出血肿胀(瘀青),可能伴疼痛。处理:RICE原则:Rest(制动)、Ice(冰敷48小时内,每次15-20分钟)、Compression(弹性绷带加压)、Elevation**(抬高患肢)、药物**:48小时后可热敷,外用活血化瘀药膏(如云南白药)。
二、家庭小伤口护理指南
1. 我们平时在家应对小伤口处理应准备些必备用品:生理盐水、碘伏、无菌纱布、弹性绷带、抗生素软膏。2. 步骤:洗手后戴手套处理伤口。冲洗→消毒→涂抹药膏→覆盖敷料,每日检查伤口,更换敷料。3. 禁忌:勿用双氧水或酒精直接冲洗开放伤口;避免撕扯结痂,防止瘢痕增生。
三、伤口愈合缓慢的常见原因与对策
-原因:感染:红肿、流脓、发热→需抗生素治疗;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C、锌→补充鱼、蛋、柑橘;3.局部缺血:压力过大或包扎过紧→调整包扎。促进愈合: 使用含银离子或藻酸盐的敷料。避免吸烟(尼古丁收缩血管,延缓愈合)。
四.预防措施: 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拉伸; 穿戴护具(护膝、护踝) 避免过度训练,循序渐进增加强度。伤后恢复:1.肌肉拉伤后2-4周逐步恢复活动;2.关节损伤后加强稳定性训练(如靠墙静蹲)。
五、何时必须就医?
- 出血不止或呈喷射状。
- 伤口深、污染重(如生锈金属、动物咬伤)。
- 出现感染迹象(红肿热痛、脓液、发热)。
- 感觉或运动功能异常(怀疑神经或肌腱损伤)。
通过科学的护理和预防措施,多数小创伤可在家安全处理,但需警惕感染和严重损伤的早期信号,及时就医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