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疾病的认识
骨关节疾病是一种疾病症状。各类骨关节疾病,包括退行性关节炎、滑囊炎、滑膜炎、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
一、常见疾病
1、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病变,骨关节炎的名称极多,如肥大性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变性性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或骨关节病,均指一种病,国内统一使用骨关节炎。其患病率随着年龄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发。骨关节炎以手的远端和近端指间关节,膝、肘和肩关节以及脊柱关节容易受累,而腕、踝关节则较少发病。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骨关节炎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
2、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病因尚不明确,部分患者发病期有受寒冷、潮湿、劳累、创伤或精神因素等影响。
3、骨质增生:骨质增生是骨性关节炎的一种表现,属于骨关节的一种退行性改变。据统计,40岁以上的人有45%-50%出现骨质增生。60岁以后,80%以上的人或多或少会出现骨质增生。
4、肩周炎:肩周炎又称肩关节组织炎,这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50岁左右的人比较常见。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肩部的肌肉韧带处在紧张状态,故50岁以下人中也不少见。中医认为本病由肩部感受风寒所致,又因患病后胸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好像冻结了一样,所以称“冻结肩”、“肩凝症”。
二、鉴别诊断
1、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疼痛于活动时发生,休息后消失或好转。急性发作时,疼痛加剧,同时可有关节肿胀、关节僵硬、关节内磨擦音等。
2、有的病人关节处于一定位置过久,或晨起下地,便感到关节疼痛,即所谓休息痛。此类病人逐渐活动关节一定时间后,疼痛消失,关节可感到松快。
3、增生之骨赘刺激或压迫邻近神经而发生放射性疼痛,如颈椎增生引起上肢疼,腰椎增生造成下肢痛,髋关节增生所致的股前内侧痛等。脊椎严重增生可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大小便障碍、神经刺激征,甚至截瘫。
4、早期关节外形和活动无异常,晚期膝、手指等周围软组织较少的关节可看到骨性增粗,关节肿胀、肌肉萎缩及关节变形,关节有压痛,活动受限,活动时有磨擦感。
三、检查
骨关节感染性病变: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及骨性关节面破坏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依据,单纯轴位CT未能显示关节间隙情况,而髋关节MPR常规冠状和矢状重建则能清楚显示,既能发现轻微的骨质破坏,又能显示关节周围细小脓肿存在,充分体现平片的整体性及轴位CT的细微性。如本组脊柱结核的MSCT扫描通过轴位、MPR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对骨质破坏、结核所致砂粒样死骨的显示和脓肿的范围比X线平片清晰得多。
MSCT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通过三维重建,既能在术前充分了解股骨头的覆盖程度,髋臼的深度及髋臼开口的角度,又可以明确关节造盖的位置和所需骨块的大小,以避免髋臼成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造成植骨过高的问题;还可以利用三维CT观察髋臼上缘骨质发育情况,尤其可以清晰地观察骨赘,术前确定最佳植骨部位,提高植骨成活率。本组病例应用上述术前MSCT评估方法,术后取得良好的效果。
颈突过长症候群:多排螺旋CT通过SSD或VRT3D重建及切割术,可直接、立体地显示茎突长度、粗细、走行、弯曲程度、假关节形成等,为临床诊断茎突过长症候群提供有力佐证,本组4例经MSCT诊断茎突过长,2例经过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
综上所述,对骨关节系统疾病的MSCT诊断,在轴位CT的基础上辅以MPR及VRT等3D重建,能更好地对病变进行定位、定性、定量,并显示病变的立体空间,接近病理解剖,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