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月经周期|女性生理必修课
每月造访的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全球约18亿女性经历着周期性生理变化,但超过70%的女性对经期机制存在认知盲区。本文用科学视角解析月经奥秘。
一、月经的本质:子宫内膜的更新仪式
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的表现。每个月经周期(通常21-35天)分为三个阶段:
- 月经期(第1-5天):黄体萎缩→孕激素下降→内膜崩解出血
- 卵泡期(第6-14天):雌激素主导→内膜修复增厚
- 黄体期(第15-28天):排卵后形成黄体→分泌孕激素
正常经血含血液(75%)、子宫内膜碎片(25%)及纤维蛋白溶酶,总量30-80ml,鲜红或暗红色,不凝固。
二、周期密码:激素交响曲
- 雌激素:促进内膜增生,月经后期达峰值
- 孕激素:维持内膜稳定,排卵后持续升高
- 前列腺素:引发子宫收缩,过量导致痛经
体温监测显示: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0.3-0.5℃,持续12-14天。
三、经期不适的科学应对
常见症状:
- 痉挛性腹痛(60%女性经历)
- 腰骶酸胀(盆腔充血导致)
- 情绪波动(血清素水平变化)
缓解方案:
- 热敷下腹部:促进血管扩张
- 适量运动:瑜伽、慢跑提升内啡肽
- 药物干预:布洛芬阻断前列腺素合成
四、经期护理四原则
- 卫生管理:
- 卫生巾每2-3小时更换
- 避免使用内置棉条超过8小时
- 饮食调节:
- 增加高铁食物(动物肝脏、菠菜)
- 限制咖啡因摄入(<200mg/天)
- 禁忌行为:
- 禁止盆浴、阴道冲洗
- 慎用活血化瘀类中药
- 就医信号:
- 经期>7天或<2天
- 经量突然增减50%以上
- 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
月经是女性生殖健康的特殊语言。记录周期长度、经血性状、伴随症状,能帮助早期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建议使用经期管理APP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让生理周期成为守护健康的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