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号
“踝”非常重要,请重视崴脚

1579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北京市 大兴区 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田松瑶 骨科 副主任医师

“踝”非常重要,请重视崴脚

脚踝部扭伤,俗称“崴脚”,生活和运动过程中最为常见,是运动医学门诊常见病例之一。大多数人都曾经过崴脚的经历,通过拍片进行检查,没有明显的骨折或者轻微骨裂现象。因骨没有出现明显损伤,便忽略了后期处理,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也有部分人群没有正确对待崴脚,过早进行运动,导致足踝关节韧带以及软组织、关节囊恢复不佳,轻者踝关节出现慢性疼痛;严重会导致足踝出现慢性踝关节不稳、活动受到限制、关节炎等后遗症。下面我们来一起正确认识“踝”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知识保护我们的踝关节。

1、对“崴脚”的认识

很多人在崴脚后没有给予重视,尤其是在扭伤后还能正常行走的情况下,都下意识认为骨头没有问题,并不会对自己的踝关节造成影响,根本不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在没有科学的依据下,对骨头的情况采取自行判断。

实际在临床上,病人要以客观的角度看待踝关节扭伤情况。如果只是轻微的扭伤,不会出现明显肿胀,骨质也不会存在严重问题,关节对位良好,只是存在单一的韧带或软组织损伤情况下,可以采取急性期处理方式,多注意休养,保持两周左右,恢复情况良好,不会在后续产生不良症状。

也有部分人群扭伤情况较为严重,直观看骨关节结构实际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出现严重肿胀情况。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关节囊出血较多,韧带损伤较为严重。采取急性期处理方式,对有伤部位进行固定,配合关节修复性炎症处理方式,例如:手法按摩、针灸治疗等等。

2、对“踝关节”分析

在临床对“踝关节”分析,主要是指胫距关节,组成结构由腓骨、胫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负责踝关节的跖屈和背伸。

踝关节除了骨性结构之后,周围会存在较多韧带组织,主要起到加强稳定的作用,将韧带结构进行区分,主要分为:下胫腓联合韧带、外侧副韧带、内侧三角韧带。

踝关节出现扭伤常见为足内翻时损伤,最先受损是距腓前韧带,情况较为严重时,也会引发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出现断裂情况。

3、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踝关节不稳情况呢?

多数人群踝关节扭伤后,并没有提起足够重视,很容易引发后续出现踝关节不稳情况。如何判断人们是否存在踝关节不稳现象,方法如下:

(1)即使是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或者是没有经过剧烈的运动后,很容易出现习惯性崴脚或者反复崴脚情况。并在一年内多次发生崴脚情况,由此可以判断踝关节出现不稳现象。

(2)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行走时,与正常人群相对比,出现崴脚次数相对较高,也考虑踝关节不稳。

(3)可借助专业运动医学医生协助判断是否存在不稳情况:

①专业医生可进行体检检查,对韧带是否存在断裂或者松弛准确判断,也可根据压痛点的位置判断韧带的完整性。

②采用专业影像学检查方式,磁共振方式可清晰观察到韧带的张力、走形以及密度情况,准确判断出韧带的健康状态,进而明确关节的稳定性。

3、足踝扭伤后如何处理?

多数人群对踝关节扭伤存在无所谓的心态,下意识认为“养养就会好的”。但实际情况不然,采取适当休息是必要的,但不是对踝关节扭伤处理的全部项目,如果没有结合正确的治疗,很容易导致踝关节再次出现损伤。

(1)急性期

急性期初次出现踝关节扭伤病人,并且损伤并没有累及到韧带以及其他软组织,可在运动医学医生专业指导下,接受正规的保守治疗。谨遵医嘱多休息,采用加压包扎和冰敷、抬高患肢等方式,处理因扭伤出现的肿胀。

急性期尽量在二十四小时至四十八小时之内采用冷敷方式,每次保持十至二十分钟,平均每六个小时一次。在四十八小时后可换热敷的方式,保持两至三天,有助于局部组级吧渗流的快速吸收,缓解疼痛感 。如果情况较为严重时,可采用护踝固定以及踝关节行走支具制动六周左右。

(2)慢性期

在急性期对踝关节扭伤处理不当时,后期便会造成踝关节出现不稳定,明显感觉关节出现不适感,走路时间较长会引发踝关节出现疼痛,患肢单独站立出现不稳定,在不平坦道路中行走不稳,很容易反复出现扭伤现象。对踝关节损伤慢性期的处理如下:

功能锻炼:慢性踝关节不稳采取踝关节功能训练是最佳康复方式,并且该方式可作为踝关节急性扭伤预防关节不稳的有效措施。功能训练项目主要包括:本体感觉、肌肉力量锻炼关节活动度、平衡及神经-肌肉控制等等。

手术治疗:如果病人因前期没有紧急处理踝关节扭伤情况,影响病人后期踝关节出现明显症状,情况严重出现明显软骨损伤。建议到足踝外科门诊进行专业治疗,如果情况相对严重,考虑采用手术治疗。

①传统手术方式主要将足踝部切开,再采取清理和修复工作。

②随着微创技术广泛推行,医生可在关节镜下开展微创清理骨踝关节以及修复韧带、软骨损伤等操作,对足踝部造成创伤较小,更有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

★特别注意:

①功能康复练习必须在安全的环境中开展,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过度心急,每天的运动量和运动时间要做到由少到多、由弱到强,如果练习过程中感觉脚部出现疼痛感,要立即停止训练。

②功能锻炼在坚持一段时间时(尽量做到一至两个月左右),踝关节不稳情况没有明显好转,这时要找专业医生复诊,根据医生的建议,可在专业康复机构接受物理治疗,并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更多的训练项目。

4、防止踝关节再次扭伤,提高关节稳定性

(1)加强下肢肌肉力量

①借助稳固的台阶,前脚掌踩在上面,将后脚跟悬空状,做快起慢落的动作练习。

提脚控制在一至两秒,落下还原控制在三至四秒,下落还原尽量让脚跟低于脚前掌,每组完成五至十次,每日保持三练习。练习过程中,可借助周围物品保持稳定防止摔倒。

②向上勾脚动作保持做三十至四十次,小腿前肌肉感觉到疲劳即可维持小腿前后肌肉力量使用均衡,才能确保脚踝稳定性,防止受伤。

(2)提高平衡能力

病人年龄较轻,可练习单腿站立,也可单腿闭眼站立;病人年纪较大,选择固定物练习单脚站立,脚跟缓慢离地,慢慢回复

(3)选择合适的鞋和运动

运动鞋的舒适可增加踝关节稳定性,提供充足缓冲力,确保足踝运动时减少损伤的发生。经常崴脚的人群,运动时尽量选择穿高帮鞋;尽量不穿鞋底被磨损的鞋。运动前充分热身后,可拉伸身体。如进行长途跋涉等体力运动要控制时间,防止踝关节出现疲劳性损伤,尤其要注意踝部韧带过度疲劳。

结语

总之,建议人们出现崴脚情况时,提高重视,尽量静养,减少行走与运动。如情况严重,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防止因处理不当,引发足踝出现不稳。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