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骨折的定义、分类?骨折的症状、导致骨折的原因分类?
2.骨折的并发症?
3.骨折的愈合时间及影响因素.
4.骨折现场急救五原则。
5.现场急救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一、骨折的定义:
▲ 骨折:就是骨的完整性 或连续性 中断。
三、骨折的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休克、发热。
▲局部表现:疼痛、肿胀、 功能障碍、 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
四、能够引起骨折的原因主要有:
▲1. 外伤 通过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传导造成骨折
▲2. 肌肉拉力 肌肉突然收缩,可造成肌肉附着处撕脱骨折。
▲3. 积累劳损 骨骼的某一点受到反复力的刺激可出现疲劳骨折。常发生于第2 、3 跖骨及腓骨下1 /3 。
▲4. 骨骼疾病 骨骼患各种疾病后强度降低,遇轻微外力即出现骨折 ,也称为病理性骨折。
四、骨折的并发症?(即对全身导致的影响?)
▲ 早期并发症:
Ø1. 休克
Ø2. 重要内脏器官损伤(肝脾破裂、肺损伤、膀胱和尿道损伤、直肠损伤)
Ø3. 重要周围组织损伤(重要血管损伤导致大出血、周围神经损伤导致肢体功能障碍、脊髓损伤等)
Ø4. 脂肪栓塞综合征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等。
▲ 晚期并发症:
Ø1.坠积性肺炎
Ø2.压疮
Ø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Ø4.感染
Ø5.创伤性关节炎
Ø6.关节僵硬
Ø7.骨坏死
Ø8.创伤性骨化、缺血性肌挛缩、骨萎缩等。
五、骨折愈合时间:
▲ 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复杂、连续的过程,根据骨折愈合不同阶段的特点人为地化分为三个时期:
Ø 血肿机化演进期 :2 周
Ø 原始骨痂形成期 :12 ~24 周
Ø 骨痂改造塑形期 :1-2 年
六、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 全身因素(年龄、健康状况)
▲ 局部因素
Ø1. 骨折的类型
Ø2.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Ø3. 软组织损伤程度(闭合、开放)
Ø4. 软组织嵌入
Ø5. 感染
▲ 治疗因素(骨折固定不牢固、骨缺损多、过早或不恰当的功能锻炼)
七、骨折创伤急救目的
八、骨折的现场急救5原则:
▲1. 抢救生命
(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者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
▲2. 伤口处理
▲3. 妥善固定
▲4. 必要的止痛
( 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 )
▲5. 安全转移
九、创伤急救技术学习:
创伤急救顺序
★先抢后救
★先重后轻
★先急后缓
★先近后远
★先止血后包扎
★先固定后搬运
(一)、止 血
出血量的判断:
▲失血量<5%(200-400ml)时,能自行代偿,无异常表现。
▲失血20%(约800ml)以上时,面色苍白、肢凉,脉搏增快达100次/分,出现轻度休克。
▲失血20-40%(800-1600ml)时;脉搏达100-120次/以上,出现中度休克。
▲失血40%(1600ml)以上时,心慌、呼吸快,脉搏血压测不到,造成重度休克,可导致死亡。
出血的特点
▲动脉出血:血液鲜红,量多,呈喷射状,短时间内大出血,可危及生命。
▲静脉出血:血液暗红色,量中等,呈涌出状或徐徐外流,速度稍缓慢。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鲜红,量少,呈水珠样流出或渗出,多能自行凝固。
止血带法
▲用于其他止血方法暂时不能控制的四肢动脉出血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布条止血带两种
止血带法注意事项
▲结扎止血带的时间:应越短越好,一般不应超过1h,最长不宜超过3h;若必须延长,则应每隔1h左右放松1-2 min,放松期间在伤口近心端局部加压止血
▲标记:使用止血带必须在患者的体表做出明显的标记,注明伤情和使用止血带的原因和时间,并严格交接班
▲衬垫:为避免损伤皮肤,止血带不能直接与皮肤接触,必须用纱布等物做衬垫,并需平整,避免有皱褶
(二)、包扎
▲包扎的目的
▲帮助止血、保护伤口、固定敷料、防止污染、减轻疼痛、利于转运
▲常用的包扎用品
▲创可贴、尼龙网套、绷带、三角巾及多头带等
▲就地取材:衣服、毛巾等
包扎的种类
(一)绷带包扎法
绷带包扎法注意事项
▲先清创,再包扎
▲不水洗(化学伤除外)
▲不轻易取异物
▲不送回脱出体腔的内脏
▲动作轻柔、松紧适当、指(趾)端外露
▲包扎后的肢体保持功能位置
(二)三角巾包扎法
一、优点
1、适用于较大创面和一般包扎难以固定的创面:头顶、面、眼、胸、肩、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