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扭伤的科普
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踝关节扭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伤害,尤其是在篮球、足球、跑步等需要频繁移动脚部的活动中。下面我们一起了解踝关节扭伤的分类、扭伤后的即时处理、治疗方法以及康复期的饮食与活动建议,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一常见伤害。
一、踝关节扭伤的分类
1.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扭伤(I度):表现为轻度疼痛,外侧副韧带轻微不完全撕裂。可伴有外踝轻度肿胀,但很少出现关节不稳。
中度扭伤(II度):中到重度疼痛,伴有明显肿胀、僵硬和行走困难。部分可见足部瘀斑,外侧副韧带中度不完全撕裂,可能伴有部分关节不稳。
重度扭伤(III度):疼痛和肿胀最为严重,足底常出现瘀斑。外侧副韧带完全撕裂,关节出现明显不稳,影响正常活动。严重时可伴有前内踝撞击症、外踝骨折,甚至踝关节脱位。
2.扭伤形式分类
踝关节外侧扭伤(内翻型扭伤):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生在踝关节内翻状态下,主要损伤外侧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及距腓后韧带。踝关节外侧明显疼痛和肿胀。
踝关节内侧扭伤(外翻型扭伤):相对较少见,发生在踝关节外翻过程中,主要损伤内侧三角韧带。内侧疼痛、肿胀,甚至活动受限。
高脚踝扭伤:损伤部位为下胫腓联合韧带,在脚踝处于较高位置时发生的扭伤。具体症状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但通常涉及韧带损伤带来的疼痛、肿胀及可能的关节不稳。
二、扭伤后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做?
面对踝关节扭伤,第一时间的正确处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后期的康复效果。以下是扭伤后应立即采取的步骤:
立即停止活动:避免继续活动加重伤势。
保护受伤部位:使用木板、夹板或其他材料对患处进行外固定,以减少继发性损伤。
冷敷:用冰块或冰袋冷敷受伤部位,每次10-15分钟,每2小时重复一次,直到肿胀和疼痛减轻。注意用毛巾隔离冰块,避免冻伤皮肤。
加压包扎: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处,以减轻肿胀和出血。
抬高患肢: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三、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行走严重受限:如果扭伤后立即感觉无法站立或行走,即便轻微负重也引发剧烈疼痛,应立即就医。
显著的疼痛与肿胀:扭伤后,若疼痛剧烈且迅速伴随显著的肿胀,特别是肿胀范围迅速扩大,这可能表明有血管损伤或严重的韧带撕裂,需要专业医生评估。
异常声响或感觉:在扭伤过程中,如果听到或感觉到明显的“咔嚓”声,这可能韧带撕裂、骨折或其他结构性损伤,应及时就医以确认伤情。
康复进展缓慢或停滞: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如休息、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如果踝关节的疼痛、肿胀未有明显改善,或无法正常活动,可能是治疗方法不当或存在其他潜在问题,需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习惯性扭伤:如果个人有频繁扭伤踝关节的历史,这可能是踝关节稳定性受损的表现,即所谓的“习惯性扭伤”。在此情况下,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物理治疗、康复锻炼或手术等方式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
四、如何治疗踝关节扭伤?
保守治疗:休息:充分休息,避免患肢负重。
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和消炎,必要时可使用活血化瘀药物促进血肿吸收。
物理治疗:包括理疗、针灸、推拿等,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康复。
外固定:根据损伤程度,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限制活动,促进韧带修复。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扭伤,如伴有骨折、韧带完全撕裂或关节不稳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关节镜手术或开放手术,以修复损伤组织,恢复关节稳定性。
五、康复期如何饮食与活动?
- 饮食建议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虾肉、鸡肉、豆类等,优质蛋白有助于组织修复。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蔬菜(如青菜、胡萝卜、芹菜)和水果(如苹果、猕猴桃、草莓),它们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肠道健康。
适量补充钙质:奶类(如酸奶、纯牛奶、奶酪)富含钙质,有助于骨骼健康。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辣椒、花椒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炎症。
- 活动建议
早期康复锻炼:扭伤后48-72小时,若无明显肿胀和疼痛,可开始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如踝关节的屈伸、旋转、内外翻等动作,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循序渐进: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和难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二次伤害。
平衡与稳定性训练:在疼痛感消失后,可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平衡软垫上站立等,以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
佩戴护具:在康复初期和进行高强度运动时,佩戴护踝等护具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和支持。
避免剧烈运动:在完全康复前,避免进行跳跃、跑步等高强度运动,以免加重踝关节负担。
踝关节扭伤虽然常见,但通过正确的处理和科学的康复训练,大多数患者都能恢复良好的功能。在扭伤后的第一时间,应立即停止活动、保护受伤部位、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根据损伤程度采取相应的保守或手术治疗措施。在康复期,合理安排饮食和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康复训练,是确保踝关节全面恢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