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 ,可能远比您了解的更为重要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 魏劲松
提起维生素D,大多数人会立刻联想到“补钙”“强健骨骼”。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颗“阳光维生素”在人体内扮演着远比补钙更复杂的角色——它调控着2000多个基因的表达,从免疫防御到情绪调节,从代谢平衡到癌症预防,堪称人体健康的“隐形指挥官”。
首先,维生素D确实在补钙及预防骨质疏松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维生素D不但可以促进小肠对钙的主动吸收。还可以激活成骨细胞,促进骨钙沉积,抑制破骨细胞,减少骨破坏。一项针对50岁以上亚洲人的干预试验显示,每日补充2000 IU维生素D+1000 mg钙,12个月后股骨颈骨密度较对照组多增加2.1%。在各大抗骨质疏松指南中,均将钙剂和维生素D列为基础药物,凸显了维生素D在补钙及抗骨质疏松方面的关键作用。
其次,维生素D是肌肉系统的“力量源泉”。
维生素D对激素的合成尤其是男性睾酮意义重大,而睾酮是男性肌肉生长和力量维持的关键激素之一。香港理工大学2024年试验:老年人每日补充4000 IU维生素D,12周后股四头肌肌力提升18%,步速增加0.2 m/s。维生素D可以激活骨骼肌细胞受体,增强肌纤维收缩力;上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刺激肌肉蛋白质合成。在另外一些研究中发现老人补充维生素D后,可以提高行走速度和稳定性,大幅度降低跌倒风险,并且跌倒后髋部骨折风险也相应降低。
第三:维生素D是免疫系统的“战略指挥官”。其通过提升免疫细胞的精准识别能力,增强免疫细胞对“敌我”的辨识能力。既激活防御机制,又防止过度炎症损伤自身。掌控全局,协调先天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兼顾短期防御与长期免疫记忆,颇有指挥者的风范。在新冠大流行期间,研究者对500名新冠康复者追踪显示,维生素D水平>30 ng/mL者,6个月内再次感染风险降低41%。另外一些相关研究显示,维生素D水平降低还与癌症发病率升高相关,例如维生素D充足者结直肠癌风险降低约45%。
第四 维生素D是慢性疾病的“守门人”。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2024年纳入50万人的队列研究显示:维生素D充足者(30-50 ng/mL)2型糖尿病风险下降21%;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8%。维生素D通过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因子,减少内脏脂肪堆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过度激活,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降低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
第五:维生素D还是情绪健康的“隐形调节器”,2024年《分子精神病学》发表双盲对照试验:抑郁症患者补充维生素D(5000 IU/日)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安慰剂组。而且调查显示,维生素D缺乏者(<20 ng/mL)患焦虑症风险是正常者的2.3倍。
据统计,城市30岁以上人群,维生素D缺乏率高达8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生活环境、防晒文化和饮食习惯等导致的。不同于古代,现代城市中建筑物遮挡导致地面紫外线B强度仅为空旷区域的30%;人们常规使用的防晒霜阻断了95%以上维生素D合成;而且由于大量非自然生长的肉类中维生素D含量偏低,人们摄入的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也普遍不足。
那么,如何来准确评估自身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呢,主要通过抽血化验来确定,检测金标准为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的浓度。低于30 ng/mL为维生素D不足,需补充维生素D。
补充时,建议优先选择D3(胆钙化醇),吸收率是D2的2-3倍;因为维生素D3是脂溶性维生素,应该随餐服用(脂肪帮助吸收);而且还应该每3个月检测血钙/尿钙,预防过量毒性。然而,最简便的补充维生素D方式依然是晒太阳,当户外阳光良好时(紫外线指数≥3),晒10-15分钟/日即可满足日常需求。
事实上,充足的维生素D不仅是骨骼的盾牌,更是免疫防线的基石、慢性病的防火墙。在一些容易缺乏维生素D的人群中,建议定期补充适量维生素D,定期检测、多参加户外活动,让这份来自阳光的馈赠,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无形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