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常见病种类繁多,涵盖了多个医学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诊疾病分类及具体疾病:
- 心血管系统: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
心力衰竭
高血压危象
主动脉夹层
- 呼吸系统: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哮喘发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COPD急性加重)
急性肺栓塞
气胸
- 神经系统:
急性脑卒中(包括脑梗塞和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癫痫持续状态
脑膜炎或脑炎
急性脊髓炎
- 消化系统: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胃肠炎
消化道出血(如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
急性肠梗阻
- 泌尿系统:
急性肾损伤
急性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
尿路结石引起的急性疼痛或梗阻
急性尿潴留
-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状态
甲状腺危象
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
严重低血糖
- 创伤与外科急症:
多发伤或复合伤
颅脑外伤
骨折与关节脱位
急性腹部外伤(如肝破裂、脾破裂)
烧伤与烫伤
- 妇产科急症:
异位妊娠破裂出血
卵巢黄体破裂或卵巢囊肿蒂扭转
急性盆腔炎或盆腔脓肿
产后出血或晚期产后出血
子宫破裂或先兆子宫破裂
- 儿科急症:
高热惊厥
急性喉炎或喉梗阻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重症肺炎或呼吸衰竭
腹泻病伴重度脱水等。
**请注意,以上列举的仅为部分常见急诊疾病。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急诊科医生需要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病情,因此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至关重要。如有任何身体不适或疑似紧急情况,请立即就医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急诊三大急救方法?你了解吗?
三大急救方法是心肺复苏、外伤止血、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多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停止。外伤止血分为指压动脉止血,加压包扎止血,填塞止血,屈肢加垫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海姆立克急救法多用于呼吸道异物的清除。
心肺复苏:
1、判定。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判断患者颈动脉是否有搏动,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是否有心跳,经过判定如果没有上述生命体征进行下一步心肺复苏的操作。
2、胸外按压。首先充分开放、暴露患者的胸壁,另外取双乳头连线的中点处进行按压,按压的深度在5-6cm,按压的频率在每分钟100-120次,如此进行三十次胸外按压后进行第三步。
3、开放气道。开放气道时尽量彻底清理到呼吸道内的假牙、义齿等分泌物。
4、人工通气。人工通气时,使潮气量在600-800mL,进行两次人工通气后,再进行三十次胸外按压。
外伤止血:
1、指压动脉止血法。指压动脉止血法是用手指压住动脉经过的骨骼表面的部位,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2、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压包扎法用于中小动脉和静脉损伤出血,用急救包压迫伤口,包扎之后止血。如果效果不满意,可以加敷料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同时把受伤的肢体抬高。
3、填塞止血法。将止血粉直接撒在出血的创面上,立即用纱布加压包扎,一般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4、屈肢加垫止血法。屈肢加垫止血法用于肘或者膝关节以下出血,可在无骨关节损伤的时候使用。前臂大出血在肘窝处垫一个棉垫卷,然后将肘窝关节尽力屈曲,借层垫物压住动脉,用绷带或叠成带状的三角巾固定于屈肘姿势。
5、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一般用于四肢受伤后的大出血,在肢体的适当部位如上臂的1/3、大腿处的下1/3,用棉花和纱布、毛巾作为衬垫,再加上止血带,以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持住血带的头端,将长的尾端绕肢体一圈后压住头端,再绕肢体一圈,然后再用左手的食指、中指夹住尾端,将尾端从止血带下拉过,将其系住然后使之成为一个活结。
海姆立克急救法:
1、患者是婴儿时。施救者一只手固定住患儿头部,将其面部朝下,保持头低脚高,用另一只手掌根部连续叩击肩胛骨连线中点处5次。然后将患儿翻转成面部朝上,保持头低脚高,检查有无异物排出;如未发现异物,立即用中指和食指按压患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处5次。反复交替操作上述两个步骤,直到异物排出。
2、患者是成年人和大于 1 岁的儿童时。采用腹部冲击法。用双臂从身后将气道异物患者拦腰抱住同时右手抱拳,顶住其上腹部,左手按压在右拳上用力向上向后、迅速地挤压其上腹部,压后随即放松,连续进行 5~6 次。
3、当患者为孕妇或肥胖者时。让患者站立,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抱患者胸部,一只手握拳,拳眼置于胸骨下半部分,另一只手包住拳头,然后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的胸部后方冲击,直到异物排出。
4、只有患者自己时。患者可进行自救,一只手握拳,拳眼置于脐上两横指上方,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双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自己的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或稍稍弯下腰,靠在一固定物体上,用物体边缘压迫自己的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进行上述操作,直至异物排出。
急诊急救常识科普宣传:仁心仁术显真情 人文急救普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