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女儿,这种 “大姨妈” 异常不容忽视
在不少家庭中,当女儿步入青春期,月经问题常常成为家长心头的隐忧。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干扰正常的学习生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一、什么是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
青春期,是孩子从儿童迈向成人的关键阶段,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 10 到 19 岁。在这一时期,一种常见且棘手的问题 ——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可能悄然出现。通俗来讲,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指青春期女性在非妊娠的状态下,月经的周期、规律性、出血量和经期长度,只要有一项与正常月经不符,并且出血源自子宫腔,就属于异常范畴。
二、为什么会出现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
- 排卵功能障碍作祟
约 95% 的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是由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HPO)轴发育不成熟引起的排卵功能障碍所致(AUB - O)。此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以及下丘脑功能障碍等,也可能导致排卵异常,进而引发子宫出血。
- 凝血相关疾病影响
凝血相关疾病导致的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AUB - C)也较为常见。在青春期月经过多的患者中,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导致的 AUB - C 占比 21% 到 46%。
- 子宫结构性病变
不过,因子宫结构性病变导致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情况相对较少,仅占 0.3% 到 1.3%。
三、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有哪些表现?
- 闭经
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前者指女孩到了一定年龄,月经仍未初潮;后者指月经周期建立后,月经停止 6 个月以上。
- 不规则出血
月经的时间和出血量都难以预测,毫无规律可言。
- 月经过多(HMB)
月经期失血量过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
- 经间期出血
在有规律的月经周期之间出现出血现象。
- 经期延长
月经期持续时间超过 7 天。
- 突破性出血
在使用激素类药具的过程中,出现非预期的子宫出血。
四、当孩子出现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时,家长该怎么办?
把握就诊时机
当发现孩子出现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如果孩子出血量不大,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带孩子前往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但如果孩子出血量较大,主观上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社交,甚至出现跌倒或其他不适症状,就必须立即送往医院。急性大量出血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失血贫血、失血休克等严重后果。
出血期治疗
-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止血的首选方法,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出血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方案:
- 轻度 AUB:血红蛋白(Hb)正常的孩子,可进行短期观察、对症止血或采用中药治疗;Hb 在 100 - 120g/L 之间的孩子,可采用单纯孕激素或复方口服避孕药(COC)治疗。
- 中 - 重度 AUB:COC 是一线治疗药物;若孩子存在 COC 禁忌证,可选择高效孕激素;大剂量雌激素能快速修复子宫内膜创面,达到止血目的;此外,抗纤溶药物、去氨加压素等也可使用,必要时需补充凝血因子等血液制品。
- 手术治疗
住院治疗的指征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Hb<70g/L,或 Hb<100g/L 且伴有大量活动性出血,以及伴有贫血且有症状的孩子。手术治疗包括子宫球囊压迫止血和宫腔镜检查及手术。但一般情况下,青春期 AUB 首选药物治疗,只有在足量、规范用药治疗失败的难治性 AUB 患者中,才考虑手术治疗或子宫内膜病理评估。
- 纠正贫血
医生会根据孩子缺铁的程度,通过口服或静脉补充铁剂。补铁治疗需持续至贫血缓解,之后再继续补充 3 个月,以储备足够的铁元素。部分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祛铁治疗。
五、如何做好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长期管理?
- 调整月经周期
使用单纯孕激素、COC 或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在出血得到控制后,继续用药管理月经至少 3 - 6 个月,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月经周期。
- 减少月经量
可选用 COC、孕激素类药物、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LNG - IUS)等,减少月经量,降低失血性贫血的发生风险。
- 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引发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发病,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 正确认识治疗方法
许多家长在听到医生建议使用复方短效避孕药(COC)时,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但实际上,医生使用 COC 的目的并非避孕,而是调理孩子的月经周期,这是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有效手段之一。
- 做好随访和监测
根据孩子的病情,在不同时间进行随访。通过随访,医生可以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虽然会给孩子和家长带来诸多困扰,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管理,就一定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拥抱健康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1]北京妇产学会月经病管理分会,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相关问题专家共识专家组.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相关问题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4, 59(06):417-426.DOI:10.3760/cma.j.cn112141-20240121-0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