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1号
腰椎间盘突出症

4155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安徽省 合肥市 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吴云峰 骨科 主任医师

腰椎间盘突出症科普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科普:从“腰突”到康复的全解析

 

二、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是脊柱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被调侃为“现代人标配”。它的本质是腰椎间盘(位于相邻椎骨之间的“软垫”)的髓核突破外层纤维环,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发疼痛、麻木甚至功能障碍。

 

 

-形象比喻:  

腰椎间盘像一颗“果酱面包”,外层是坚韧的纤维环(面包皮),内部是胶状的髓核(果酱)。当“面包皮”破损,“果酱”被挤出压迫神经,就会引发症状。

二、谁容易中招?

- 久坐族:程序员、司机、学生(每天坐6小时以上风险倍增)  

- 体力劳动者:搬运工、建筑工人(腰部反复负重)  

- 不良姿势爱好者:长期驼背、瘫坐、“葛优躺”  

- 年龄因素:30-50岁高发(椎间盘开始退化)  

-其他诱因:肥胖、怀孕、突然扭伤(如打喷嚏后闪腰)

三、警惕这些症状

-腰疼:初期仅为酸胀,久坐后加重  

- 下肢放射痛:像“过电”一样从臀部蔓延至小腿或脚底(坐骨神经痛)  

-麻木无力:脚背抬不起(垂足)、踮脚尖困难  

-严重信号:大小便失禁、会阴区麻木(马尾综合征,需立即手术!)

-注意:约20%患者仅有腿痛而无腰痛,易被误诊!

 

四、诊断:别自己“对号入座”

- 医生查体:直腿抬高试验(平躺抬腿诱发疼痛)、肌力测试  

- 影像学检查:  

  - MRI(金标准):清晰显示神经压迫程度  

  - CT:观察骨质变化,适合无法做MRI者  

  - X光:仅能看骨骼排列,无法诊断突出  

 

误区提醒:影像报告显示“椎间盘突出”≠ 必须治疗!需结合症状判断。

 

五、治疗:多数人不需要手术!

-保守治疗(90%患者有效)**  

- 急性期:卧床休息1-3天(超过3天反而不利恢复!)  

- 药物:  

  - 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  

  - 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  

- 物理治疗:牵引、冲击波、中频电疗  

- 康复锻炼(关键!):  

  - 麦肯基疗法(俯卧伸展)  

  - 核心肌群训练(死虫式、鸟狗式)  

 

-手术治疗(符合以下条件时考虑)  

- 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  

- 肌肉萎缩或足下垂  

- 马尾综合征(急诊手术!)  

- 微创技术:椎间孔镜(切口仅7mm,次日可下床)  

六、预防:拯救你的腰椎!

-坐姿革命:  

   - 椅子高度使膝盖≈髋关节高度  

   - 腰后垫小枕头(维持腰椎前凸)  

   - 每30分钟起身活动(设手机提醒)  

 

-搬重物技巧:  

   - 先蹲下,用腿发力(想象端一盆水)  

   - 避免弯腰+扭转的“死亡组合”  

 

-强化核心肌群**:  

   - 每天平板支撑(从30秒开始)  

   - 游泳(尤其蛙泳)、吊单杠  

 

-生活习惯:  

   - 控制BMI≤24(腰部减负)  

   - 戒烟(尼古丁加速椎间盘退化)  

七、常见误区澄清

-  腰突必须做手术!” → 多数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  

-  静养就是躺一个月!” → 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萎缩  

-  不疼=痊愈了!” → 需持续锻炼防止复发  

-  推拿‘复位’椎间盘!” → 暴力手法可能加重损伤  

 

 八、给患者的实用建议

- 床垫选择:硬质床垫上铺3-5cm软垫(太硬反而增加压力)  

- 急性期护腰:佩戴时间≤2周,避免依赖  

- 避免穿高跟鞋:鞋跟≤3cm  

- 冬季保暖:腰部贴暖宝宝(促进血液循环)  

 

记住: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是“绝症”,科学管理+积极康复,大多数人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如果出现症状,尽早到骨科或康复科就诊,切勿盲目按摩或相信“偏方”。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