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肘疼痛的元凶与科学应对
手肘疼痛是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与运动时的困扰,它成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这篇文章将为你梳理手肘疼痛的常见病因、典型症状,以及应对策略,助力你快速识别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手肘疼痛的常见元凶
1. 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网球肘由前臂伸肌肌腱在肘外侧附着点过度使用或劳损,产生微小撕裂,引发炎症。网球运动员、家庭主妇、程序员、木匠这类需要反复抓握或伸腕的人群,是高发群体。
患者肘关节外侧会出现疼痛,并放射至前臂,拧毛巾、提重物、敲键盘时,疼痛会加剧。按压局部有痛感,握力下降,甚至出现 “空杯征”,即端水杯时因疼痛拿不稳杯子。
2. 肱骨内上髁炎(高尔夫球肘)
高尔夫球肘是前臂屈肌肌腱在肘内侧长期慢性劳损导致的。高尔夫球手、健身爱好者、搬运工等经常做屈腕或旋前动作的人,容易患上该病。
其典型症状是肘关节内侧疼痛,向手腕内侧放射,握拳、提重物或屈腕时,疼痛会明显加重。
3. 肘关节滑囊炎
肘后滑囊在 “鹰嘴” 处,反复摩擦、撞击或感染会引发炎症。患者肘后会肿胀、触痛,部分人伴有局部发红、发热症状。肘部弯曲时疼痛加剧,严重时会影响关节活动。
4. 神经卡压综合征
尺神经炎(肘管综合征)
长期屈肘伏案等行为,会使尺神经在肘部受到压迫,导致小指、无名指麻木,肘内侧刺痛。
桡神经卡压
患者前臂背侧会感到麻木,伸腕无力,有时肘外侧也会疼痛。
5. 其他原因
关节炎,像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导致晨僵、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外伤可能造成骨折 / 脱臼,引发剧烈疼痛,受伤部位畸形,无法活动;感染会出现红肿热痛症状,有时还伴有发热。
二、科学应对策略:分阶段处理
第一步:急性期(疼痛发作后 48 - 72 小时)
1. 保护与休息
立刻停止引发疼痛的活动,比如打球、提重物等。使用护肘或支具限制关节活动,网球肘患者可借助 “对抗力护具” 分散肌腱压力。
2. 冰敷消炎
用毛巾包裹冰袋,每次冰敷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以此减轻肿胀和疼痛。
3. 药物缓解
可外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凝胶,或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布洛芬。但要避免长期使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第二步:慢性期(疼痛持续 2 周以上)
1. 物理治疗
在慢性炎症期,可通过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每次 20 分钟,每天 2 次。也可前往医疗机构,接受超声波 / 冲击波治疗,加速组织修复,缓解肌腱钙化。
2. 康复锻炼
拉伸训练(以网球肘为例)
伸腕肌拉伸时,伸直患侧肘,用健侧手将患侧手掌向背侧按压,保持 30 秒,重复 3 组。前臂旋后拉伸时,将肘屈曲 90 度,借助健侧手协助前臂缓慢外旋,保持 15 秒。
肌力强化
进行离心训练,手持 0.5 - 1kg 哑铃,缓慢做腕背伸,再用健侧手辅助屈腕,重复 10 次 / 组。还可以使用握力器或挤压毛巾进行握力练习,每组 10 次,每天 3 组。
3. 调整生活习惯
避免长时间重复手部动作,每 30 分钟休息一下,活动手肘。使用人体工学工具,如垂直鼠标、宽柄刀具,减轻肌腱负荷。
第三步:医疗干预(保守治疗无效时)
1. 局部封闭注射
在压痛明显的部位注射激素和局麻药,能短期缓解炎症。不过,每年注射次数不宜超过 3 次。
2. 手术治疗
对于肌腱严重撕裂、神经卡压或骨折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如关节镜清创、神经松解术。
三、何时必须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1.外伤后手肘畸形,无法活动,可能是骨折或脱臼。
2.疼痛伴有发热、红肿,需警惕感染或化脓性关节炎。
3.手指麻木,肌力明显下降,可能提示神经损伤。
4.保守治疗 1 - 2 个月后,症状仍无改善。
四、预防手肘疼痛的 5 个关键
1.强化肌群平衡:定期开展前臂屈伸肌群训练,比如哑铃腕屈伸。
2.运动前热身:动态拉伸前臂肌肉,运动结束后,冰敷高负荷部位。
3.避免过度使用:提重物时掌心朝上,减轻伸肌张力;搬运重物时,将重量分摊到全身。
4.改善工作姿势:电脑族要保持肘关节屈曲 90 度,手腕处于中立位。
5.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 C 和蛋白质,促进肌腱修复。
五、常见误区澄清
1.“忍痛继续锻炼好得快”:疼痛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强行活动可能加重损伤!
2.“热敷比冰敷有效”:急性期热敷会加重肿胀,应先冰敷。
3.“贴膏药就能根治”:膏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还需结合康复训练,纠正病因。
总结
手肘疼痛大多由 “过劳” 引发,及时休息、科学康复至关重要。日常注意优化动作模式,增强肌肉韧性,能显著降低复发风险。要是疼痛持续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小问题发展成慢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