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科学认识与自我管理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简称膝骨关节炎)是困扰老年人的常见关节疾病,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50%。其本质是关节软骨的磨损退化,伴随骨质增生和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以下从病因、症状、治疗及日常管理四方面进行科普。
一、病因与高危因素
膝骨关节炎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
1.年龄增长:关节软骨修复能力随年龄下降,长期磨损引发退变。
2.体重超标:肥胖人群膝关节承重压力增加3-4倍,加速软骨损伤。
3.关节劳损:长期负重劳动、过度运动(如登山、深蹲)或既往关节外伤史。
4.其他因素: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遗传倾向、骨质疏松等。
二、典型症状与诊断
1.早期:上下楼梯、久坐起身时膝盖隐痛,活动后缓解;晨起关节僵硬(<30分钟)。
2.中期:静止时疼痛,活动时关节“咔嗒”响,出现肿胀;屈伸受限,下蹲困难。
3.晚期:持续性疼痛、关节变形(如O型腿)、活动能力严重下降。
诊断以X线检查为主,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骨刺形成;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区分。
三、阶梯化治疗方案
1.基础治疗
减重:减轻10%体重可降低50%的疼痛风险。
锻炼:推荐游泳、骑自行车、直腿抬高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股四头肌力量。
2.药物干预
外用止痛膏药;
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短期使用);
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或PRP(富血小板血浆),缓解疼痛并修复软骨。
3.手术治疗
严重患者需行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可恢复行走功能,适合寿命预期>10年的老年人。
四、日常护理与预防
1.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每1小时活动关节;减少爬楼梯、提重物等加重关节负担的行为。
2.物理防护:冬季佩戴保暖护膝,夏季避免空调直吹;使用手杖或助行器分担关节压力。
3.预防措施:40岁后加强钙和维生素D摄入,预防骨质疏松;科学运动,避免剧烈跑跳,选择缓冲性好的运动鞋。
膝骨关节炎虽不可逆,但通过早期干预可显著延缓进展,关键在于“控制体重+适度锻炼+规范治疗”的综合管理。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黄金期。科学护膝,方能享受自由行走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