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身体的“疼痛密码”
腹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它像一台复杂的“报警系统”,可能提示轻微的胃肠不适,也可能是阑尾炎、胰腺炎等急重症的征兆。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5%的急诊患者因急性腹痛就诊,其中约15%的病例需要紧急手术干预。然而,由于腹痛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公众对其认知常存在误区,甚至因误判病情延误治疗。本文将从腹痛的成因、定位诊断、急救措施到预防管理,系统解析这一“疼痛密码”,助您读懂身体的求救信号。
一、腹痛的“语言”:如何通过疼痛特征判断病因?
腹痛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往往暗藏关键信息:
- 疼痛部位:定位病灶的“指南针”
右上腹:警惕胆囊炎、胆结石、肝脓肿。胆囊炎常表现为进食油腻后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放射。
中上腹/左上腹:胃溃疡、胃炎、胰腺炎的高发区。胰腺炎的疼痛多呈持续性剧痛,弯腰前倾可稍缓解。
脐周:小肠炎、肠梗阻、阑尾炎早期(约6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的常见部位。
右下腹:阑尾炎的典型位置,伴随麦氏点压痛、反跳痛。
下腹部:泌尿系结石(如输尿管结石)、盆腔炎、异位妊娠(女性)的可能信号。
全腹弥漫性疼痛:提示穿孔(如胃溃疡穿孔)、腹膜炎或肠梗阻晚期。
- 疼痛性质:疾病性质的“密码本”
绞痛:肠道痉挛(如肠梗阻)、胆石嵌顿的典型表现,疼痛剧烈但间歇性发作。
钝痛/胀痛:慢性胃炎、肝脾肿大、腹水等多见,可能与炎症或器官肿大压迫相关。
刀割样剧痛:常见于脏器破裂(如脾破裂)、空腔脏器穿孔(如胃溃疡穿孔)。
烧灼痛: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的特征,多与饮食相关。
隐痛/坠胀感: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结肠肿瘤的慢性表现。
- 伴随症状:锁定病因的“关键线索”
发热:提示感染,如胆囊炎(高热伴黄疸)、阑尾炎(低热后升高)。
呕吐:高位肠梗阻(频繁呕吐但腹胀轻)、急性胃肠炎(呕吐伴腹泻)。
腹泻:感染性肠炎、食物中毒、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
血便/黑便:肠道出血(如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肠病。
黄疸:胆道梗阻(如胆管结石、胰头癌)的标志性症状。
排尿异常:血尿、尿频提示泌尿系结石或感染。
二、急性腹痛的“红色警报”:这些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急性腹痛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以下情况需争分夺秒送医:
突发剧烈刀割样疼痛:疑似脏器破裂(如脾破裂、宫外孕破裂)或穿孔。
持续6小时未缓解的右下腹痛:高度怀疑阑尾炎,延误可能导致穿孔。
伴随休克症状: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如腹主动脉瘤破裂)。
高热伴腹肌紧张:提示腹膜炎,常见于消化道穿孔或化脓性胆囊炎。
孕妇突发腹痛:警惕异位妊娠或胎盘早剥。
儿童哭闹不安、拒食:可能为肠套叠、阑尾炎等急症。
三、慢性腹痛的“暗码”:不可忽视的长期信号
慢性腹痛(持续≥6周)多与器质性疾病或功能紊乱相关,需系统排查:
功能性胃肠病:如肠易激综合征(IBS),疼痛与排便相关,排气后缓解。
消化性溃疡:周期性上腹痛,胃溃疡餐后痛,十二指肠溃疡空腹痛。
慢性胰腺炎:饮酒史+上腹持续钝痛,可能伴脂肪泻。
恶性肿瘤:如结肠癌(排便习惯改变)、卵巢癌(盆腔隐痛)。
风湿免疫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肠道时出现弥漫性腹痛。
四、急救与就医指南:科学应对腹痛
- 急性腹痛的现场处理
禁食禁水: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或误吸,尤其怀疑肠梗阻、穿孔时。
勿盲目用药:
止痛药(如布洛芬)可能掩盖病情,干扰诊断;
止泻药(如蒙脱石散)可能加重肠梗阻;
抗生素需医生指导下使用,滥用可能诱发艰难梭菌感染。
体位管理: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阑尾炎患者取屈膝侧卧位减轻疼痛。
- 就医前的信息准备
记录疼痛特征:绘制疼痛部位图,标注加重/缓解因素(如进食、体位)。
整理病史:既往疾病(如胆囊结石)、手术史、用药史(如阿司匹林)。
携带检查报告:血常规、超声、胃镜等过往检查结果。
- 医院诊疗流程
初步评估:生命体征监测(心率、血压)、腹部触诊(麦氏点、Murphy征)。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快速筛查胆囊炎、阑尾炎、泌尿系结石;
CT平扫:诊断肠梗阻、脏器穿孔的金标准;
MRI:评估肠道炎症、妇科疾病。
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胰腺炎)、肿瘤标志物(CA19-9、CEA)、病原学检测。
五、常见腹痛疾病的鉴别与治疗
- 阑尾炎:手术还是保守?
诊断要点: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白细胞升高。
治疗原则:绝大多数需急诊阑尾切除术,少数单纯性阑尾炎可尝试抗生素保守治疗。
- 肠梗阻:何时需手术?
典型表现:“痛、胀、吐、闭”(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
手术指征:绞窄性肠梗阻(血运障碍)、肿瘤导致的机械性梗阻。
- 胆囊炎:保胆还是切胆?
微创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术后并发症少;
保胆取石:仅适用于少数胆囊功能良好、单发结石患者。
六、预防与管理:远离腹痛的智慧
- 饮食管理
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胃酸分泌紊乱风险;
低脂高纤:降低胆结石、胰腺炎风险(如橄榄油、燕麦);
警惕过敏原:乳糖不耐受者避免乳制品,麸质过敏者选择无麸质饮食。
- 生活方式干预
戒烟限酒:酒精直接损伤胃黏膜,吸烟增加胰腺炎风险;
适度运动: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型IBS;
压力调节:正念冥想、瑜伽可缓解功能性胃肠病。
- 高危人群筛查
40岁以上人群:定期胃肠镜检查,早期发现息肉、肿瘤;
女性群体:妇科超声排查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
糖尿病患者:警惕糖尿病性胃轻瘫导致的胃排空延迟。
七、误区澄清与最新进展
误区一:“腹痛忍忍就过去”
急性腹痛可能迅速恶化,如肠扭转6小时内即可导致肠坏死,及时就医可挽救器官功能。
误区二:“CT辐射大,能不做就不做”
现代CT辐射剂量已大幅降低,一次腹部CT的辐射量相当于坐飞机往返纽约与伦敦,利远大于弊。
腹痛如同身体的“密码信”,每一阵疼痛都在传递重要信息。掌握科学的辨识方法,既能避免过度恐慌,也能防止贻误病情。无论是急性腹痛的“分秒必争”,还是慢性腹痛的“细水长流”,理性应对才是健康之道。记住,医生的听诊器和您的详细描述,是破解腹痛谜题的最佳搭档。从今天起,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让健康不再“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