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3号
消化道出血不可忽视

3988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药学

四川省 宜宾市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耿司薏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消化道出血不可忽视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且可能危及生命的急症,它像一颗隐藏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因疏忽而导致严重后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因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而在我国,这一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现代医学已有多种诊疗手段,但公众对消化道出血的认知仍存在不足。本文将从症状识别、病因分析、急救措施到日常预防进行系统科普,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疾病。

 

 一、什么是消化道出血?如何区分上、下消化道?

消化道是一条从口腔延伸至肛门的管道,全长约9米,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两部分:

 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出血表现为呕血(鲜红或咖啡色液体)或柏油样黑便;

 下消化道:涵盖空肠、回肠、结肠、直肠及肛门,出血多表现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

 根据出血量与速度,可分为急性大出血(数小时内失血超过循环血量的20%)和慢性隐性出血(少量持续出血导致贫血)。其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可达10%,老年患者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更高。

 

 二、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警惕这些症状!

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因部位、出血量和病程而异,以下症状提示需立即就医:

 呕血或咖啡渣样物质血液经胃酸作用后变为棕黑色,若呕吐物呈喷射状鲜红色,常提示食管或胃底静脉破裂,需争分夺秒抢救。

 黑便或柏油样便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在肠道内被分解为硫化铁,使粪便呈现黑色、黏稠、发亮的外观;若下消化道出血,则多为暗红或鲜红色血便。

 周围循环衰竭征象头晕、心慌、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提示出血量较大(>1000ml),需紧急处理。

 其他伴随症状如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加重、黄疸加深,可能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长期贫血伴乏力可能是慢性失血的信号。

 

 三、哪些疾病会导致消化道出血?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40%-50%,多因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所致。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肝硬化患者因门静脉高压,血液通过侧支循环形成静脉曲张,轻微刺激即可引发致命性大出血。

 急性胃黏膜病变严重创伤、大手术、酗酒或服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胃黏膜急性糜烂出血。

 消化道肿瘤胃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侵蚀血管可引起出血,常伴消瘦、吞咽困难等症状。

 (二)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

 结直肠病变结肠癌、息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是主要诱因,60岁以上人群需特别注意。

 痔疮与肛裂便后滴血或手纸带血是典型表现,久坐、便秘人群高发,但需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血管畸形如杜氏病(Dieulafoy病变),胃黏膜下小动脉异常扩张破裂,病情凶险且易漏诊。

 

 

四、紧急处理与就医指南

 (一)现场急救措施

 保持冷静,防止窒息呕血时应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血液误吸入气道引发窒息。

 禁食禁水禁止进食任何食物或饮料,以免加重出血或干扰后续内镜检查。

 记录出血情况记录呕血/便血的频次、颜色及量,并测量血压、脉搏,为医生提供参考。

 (二)何时必须立即就诊?

 呕血或排出大量鲜血便;意识模糊、四肢湿冷24小时内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加;

 已确诊肝硬化并突发呕血。

 (三)医院诊疗流程

 初步评估: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检测;床旁心电图评估心脏状态。

 内镜检查:胃镜(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金标准”)或结肠镜可直接定位出血点并止血。

介入或手术:若内镜无法控制出血,可能需血管栓塞或外科手术干预。

 

 五、预防胜于治疗:高危人群必读

 (一)针对消化性溃疡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推荐四联疗法);

 避免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等NSAIDs药物,必要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

 

(二)肝硬化患者

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静脉曲张程度;

 忌粗糙、过烫饮食,避免腹压骤增(如剧烈咳嗽、便秘用力)。

 

(三)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酒精直接损伤胃黏膜,吸烟延缓溃疡愈合;

 规律饮食: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细嚼慢咽;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降低血管病变风险。

 

 六、误区澄清与最新进展

 误区一:“黑便一定是消化道出血?”

某些食物(如动物血、铋剂)或药物(铁剂)也可致黑便,需结合病史判断。

 误区二:“止血后无需复查”

即使症状缓解,仍需完善胃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否则复发风险极高。

 

消化道出血并非不可战胜的“绝症”,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对于普通人群,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管理好基础疾病是防患未然的根本;而对于患者及家属,掌握基本急救知识能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记住,每一次忽视便血或黑便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危及生命的隐患。生命只有一次,切勿让沉默的“红色警报”悄然失控!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