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日常护理
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骨科 吴俊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易导致骨折。护理的核心目标是预防骨折、缓解症状、延缓骨量流失,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下是综合护理建议:
一、日常护理措施
- 饮食调整
- 钙摄入:每日建议钙量(成人800-1200mg,绝经后女性/老年人1200-1500mg)。
- 食物来源:牛奶、酸奶、奶酪、豆腐、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坚果(如杏仁)。 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如碳酸钙、柠檬酸钙)。
- 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每日800-1000IU(老年人或缺乏者可增至2000IU)。
- 来源:晒太阳(每日15-30分钟)、鱼类(三文鱼、沙丁鱼)、蛋黄、强化食品或补充剂。
- 蛋白质:适量优质蛋白(如鱼、瘦肉、豆类)维持肌肉和骨骼健康。
- 避免:过量咖啡因、酒精、高盐饮食(增加钙流失)。
- 运动干预
- 负重运动:散步、慢跑、跳舞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
- 抗阻训练:哑铃、弹力带(增强肌肉力量,保护骨骼)。
- 平衡训练:瑜伽、太极(降低跌倒风险)。
- 避免:弯腰提重物、剧烈扭转动作(如高尔夫)以防椎体骨折。
- 生活方式改善
- 戒烟(吸烟加速骨流失)。
- 保持健康体重(过瘦者骨密度更低)。
- 居家防跌倒:移除地毯、保持地面干燥、安装扶手、使用防滑鞋。
二、药物管理
- 抗骨吸收药物
- 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需空腹服用,服药后保持直立30分钟。
-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用于绝经后女性,注意血栓风险。
- 促骨形成药物
- 特立帕肽(PTH类似物):短期使用,需皮下注射。
- 其他
- 维生素K2、锶盐等(需遵医嘱)。
- 注意:长期用药者需定期复查骨密度(DXA)和肾功能。
三、并发症预防与应对
- 骨折预防
- 避免提重物、突然弯腰。
- 使用髋部保护器(高危人群)。
- 疼痛管理
- 急性疼痛:短期使用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避免长期用NSAIDs(伤胃)。
- 物理治疗:热敷、低频脉冲电刺激。
- 脊柱变形护理
- 穿戴支具(如腰围)减轻压力,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驼背)。
四、监测与随访
- 定期检查骨密度(DXA,每1-2年)。
- 监测血钙、尿钙、维生素D水平及肝肾功能。
- 评估跌倒风险(如视力、平衡能力)。
五、心理支持
- 骨质疏松易导致焦虑或抑郁(尤其骨折后),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六、紧急情况处理
- 突发剧烈背痛(可能椎体骨折):立即就医,避免自行移动患者。
- 跌倒后髋部疼痛:疑似骨折时固定患肢,呼叫急救。
通过综合护理,可有效减少骨折风险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个体化方案需结合医生建议,尤其对于合并慢性病(如糖尿病、肾病)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