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7号
别把胆石病误当胃病:胆石病的诊治与预防

3953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安徽省 芜湖市 芜湖市中医医院

魏金龙 外三科 主任医师

 

别把胆石病误当胃病:胆石病的诊治与预防

芜湖市中医医院 魏金龙

 

胆石病(胆结石)是胆汁成分在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结晶或结石的疾病,常见于胆囊(胆囊结石)和胆总管(胆管结石)在中医古籍中多属“胁痛”“黄疸”等疾病范畴。《本草纲目》:“诸兽皆有黄,人之病黄者亦然。因其病在心及肝胆之间,凝结成黄,故还能治心及肝胆之病。”中医认为胆结石与内伤七情尤其是肝气郁结、饮食不节(洁)、感受外邪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病平时大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一般的消化不良症状故很多人把胆石病误当胃病来治疗,其效果甚微。以下是关于胆石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详细介绍:

一、胆石病诊断

1. 临床表现

无症状结石:多数患者无不适,偶在体检中发现。

典型症状:

胆绞痛:右上腹或上腹部阵发性剧痛,常放射至右肩背部,多因进食油腻食物诱发。

并发症相关症状:

胆囊炎:发热、持续性腹痛、Murphy征阳性。

胆管炎:黄疸、寒战高热(Charcot三联征)、甚至休克(Reynolds五联征)。

胰腺炎:上腹剧痛、恶心呕吐、血淀粉酶升高。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首选):对胆囊结石敏感度>95%,可显示结石大小、位置及胆囊壁厚度。

CT/MRI:用于复杂病例(如胆管结石、并发症评估),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胆管结构。

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兼具诊断和治疗功能,适用于胆管结石。

血液检查:白细胞升高(提示感染)、胆红素/转氨酶升高(胆管梗阻)、淀粉酶升高(胰腺炎)。

二、胆石病治疗

1. 无症状结石一般无需治疗,建议定期随访(每年超声检查)。

需手术的情况:结石>3cm、瓷化胆囊、合并糖尿病或免疫抑制患者(并发症风险高)。

2. 有症状或并发症

1药物治疗:

解痉止痛:山莨菪碱(654-2)、阿托品。

抗生素:用于急性胆囊炎/胆管炎(如头孢三代+甲硝唑)。

口服溶石药(熊去氧胆酸):仅适用于胆固醇结石且胆囊功能良好的小结石(<1cm),需长期服用,复发率高。

2手术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金标准):适用于反复发作的胆囊结石、胆囊炎。

ERCP+取石术:用于胆总管结石,尤其合并黄疸或胆管炎者。

开腹手术:复杂病例(如胆囊穿孔、广泛粘连)。

3. 特殊情况

妊娠期胆石病:以保守治疗为主,严重者可行ERCP或二期手术。

老年/高危患者:评估手术风险,优先选择ERCP或经皮胆囊造瘘。

三、胆石病预防

1. 饮食调整

减少高危因素:

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避免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

高纤维饮食(蔬菜、全谷物)促进胆汁排泄。

规律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

控制体重:肥胖者缓慢减重(快速减肥易诱发结石)。

2. 生活方式

适量运动(如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

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如避孕药)。

3. 高危人群筛查

40岁以上女性、肥胖、糖尿病、肝硬化患者建议定期腹部超声检查。

4. 药物预防(选择性)

熊去氧胆酸:用于肥胖术后或快速减肥者,需医生指导。

四、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突发剧烈腹痛伴发热、黄疸需警惕急性胆管炎或胰腺炎,属急症!

术后管理:胆囊切除后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腹泻或脂肪泻,需调整饮食(低脂、分次进食)。

通过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科学预防,多数胆石病患者可有效控制症状并避免严重并发症。如有疑问,建议及时咨询消化内科或肝胆外科专科医生。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