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3号
常见外伤医疗健康普及:科学应对守护家庭安全

3951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江苏省 镇江市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曹苏成 急诊 医师

常见外伤医疗健康普及:科学应对守护家庭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受伤难以完全避免。从厨房切菜时的割伤到运动中的扭伤,从儿童玩耍时的擦伤到老人意外跌倒的骨折,外伤的突发性和普遍性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第一救助者”。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不仅能减轻伤者痛苦,更能避免二次伤害,甚至挽救生命。本文将从六大常见外伤类型切入,详解科学处理方法,破除常见误区,并提供实用预防建议。

 

一、皮肤擦伤:别让“小伤”变感染源

擦伤是表皮与粗糙表面摩擦导致的损伤,常见于膝盖、手肘等部位。正确处理步骤清洁伤口: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清除沙砾等异物。消毒杀菌:使用碘伏棉签由中心向外螺旋消毒(避免使用酒精直接接触创面)。透气保护:涂抹抗生素软膏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使用棉花以防纤维粘连。误区警示:“伤口结痂快等于恢复好”:保持适度湿润环境(如水胶体敷料)更能加速愈合。“流血越多消毒越彻底”:过度擦拭会破坏新生组织。就医信号:伤口红肿化脓、发热或伤者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二、锐器割伤:止血与缝合的黄金时间

刀具、玻璃等造成的割伤可能伤及血管甚至神经。急救要点压止血:用干净纱布持续按压至少10分钟,抬高患肢减少出血。评估深度:若伤口长于1厘米、深达脂肪层或呈张开状,需就医缝合。破伤风预防:金属或污染物导致的伤口,若5年内未接种疫苗应立即补打。常见错误:撒面粉、烟灰止血:增加感染风险。用橡皮筋捆扎肢体:可能导致组织缺血坏死。

 

三、烧烫伤:牢记“冲脱泡盖送”五字诀

高温液体、蒸汽或火焰造成的损伤需分度处理:一度烫伤(皮肤发红):冷水冲洗15分钟,涂抹芦荟胶缓解疼痛。二度烫伤(起水疱):避免刺破水疱,用无菌敷料覆盖后就医。三度烫伤(皮肤焦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不可擅自处理伤口。禁忌清单✘ 冰敷(加重组织损伤)✘ 涂抹牙膏、酱油(阻碍散热并污染创面)

 

四、关节扭伤:RICE原则防肿胀升级

踝关节、腕关节扭伤后48小时内遵循:Rest(制动):停止活动,使用支具固定。Ice(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防止冻伤。Compression(加压):弹性绷带“8字包扎”减轻肿胀。Elevation(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回流。误区纠正:立即热敷或红花油按摩:会加剧毛细血管出血。“能活动就没事”:韧带撕裂可能需MRI确诊。

 

五、骨折:固定不当或致二次伤害

疑似骨折(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时:

制动处理:用夹板、硬纸板固定上下两个关节。

开放伤处理:用无菌敷料覆盖暴露的骨端,禁止复位。

脊柱保护:怀疑脊柱伤时需多人平移伤者,保持头颈躯干成直线。高风险群体:老年人骨质疏松者跌倒后髋部疼痛,即使能行走也需及时拍片排除隐匿骨折。

 

 

六、鼻出血:低头按压比仰头更有效

干燥、外伤或高血压均可能引发鼻出血:正确姿势:身体前倾,避免血液倒流入喉引发呛咳。按压止血:拇指食指捏住鼻翼柔软处持续10分钟。冷敷辅助:冰袋敷鼻梁收缩血管。警示信号:单侧反复出血伴头痛:需排查鼻腔肿瘤。出血超过30分钟:可能提示凝血功能障碍。

 

家庭急救包必备清单

配置建议:消毒用品:碘伏棉签、独立包装生理盐水

包扎材料:无菌纱布、不同尺寸创可贴、弹性绷带

防护工具:医用镊子、一次性手套

辅助物品:冰袋、急救剪刀、急救手册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每半年核查,潮湿地区注意敷料密封性。

 

预防优于救治:构建安全生活防线

家居改造:浴室铺防滑垫、家具尖角安装保护套。

行为习惯:厨房用刀后及时归位,高空作业系安全绳。

健康管理:老人补钙防骨质疏松,儿童运动佩戴护具。

掌握这些急救知识,相当于为家人构筑了一道生命防护网。建议参加红十字会等机构的标准急救课程,通过模拟演练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唯有将科学的急救意识融入日常生活,才能在意外降临时,把伤害降至最低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